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我们常说到“反省”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或者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考呢?(这里的思考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包含思、思想或思维等几种,以下不同的场合会分别使用它们)在古代汉语里,它主要是用一个“省”字来表达的。本文就来谈一谈与“省(反省)”有关的一些内容。我们先从古代人对“省”的理解说起,然后看一看这种思考的过程,最后再看看这种思考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我们看看“省”字出现在几部古代经典里的情况。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二十四》里:“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审察反省,如省行省己等。引:称引、提起。辞:谢罪、道歉。“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的意思:对于能反省自身行为的人就不要再提起他的过错,对于能体察实情(明察实际)的人就不要讥讽他的道歉。(参见:《晏子春秋》,中华书局,汤化译注,2015年版)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论语·学而》里:“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身:自己。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审察反省。“吾日三吾身”的意思:我每日多次反省我自己。杨伯峻认为,省的意思是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他还认为,这里的“习”字有温习、实习、演习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可以概括译为“复习”。(见:《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荀子·劝学》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参:同“三”,此处为多次。省:审察、检查。全句的意思: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审察自己,就会智慧精明,行为没有过失。(见:蒋南华等的《荀子全译》译本,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此外,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评价曾子《论语·学而》里的这句话道:“曾子以此三者,日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斯。”此句的现代汉语意思在这里就不多做详解了。

按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的解释,省的意思是察看、检查。按照《古代汉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的解释,省的意思是反省、检查;该词典还列举了省行省己这两个词,意思是反省自身的行为。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7版)的解释,反省的意思是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例如停职反省审察审查,意为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从这三个词(字)典来看,“省”字在古代含有检查或审察言行(这些言行也是指我们后面说的外部经验)之意,尤指自己检查自己的过往言行,即事后在内心对这些已经发生了的言行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是看这些言行是否正确和恰当,是否错误等。“省”字在现代汉语里又叫反省自省内省等。

其次,我们以曾子的这句话为例,来说说“省(反省)”这种思考过程。

我们先把曾子的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我每天反省自己好多次,替别人办的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的东西是不是都练习(操练)了呢?”

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呢?简言之,它是一种在内心进行的检查活动。尽管检查的对象是呈现在内心的,但是这些对象的内容指向的却是那些外部经验世界已经发生的现象或活动。这种内心的检查也是人们的一种内心体验或内在经验。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当你检查已经发生的外在经验时,它们已经是事后的了,即在你面前消失了。那么你就不可能在外部经验世界对它们进行检查,这就意味着,你只能在你的内心或心理进行检查。那怎么检查呢?

如果不太好理解这种内心的检查的话,我们可以对这句话的所涉及的情形做两种想像(当然人们还可以做其他各种想象),或许这有助于你理解这种内心的检查。

一种是自己办完了一天的事了,回到家里,静下心来想一想,把白天办的事情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检查一下是否这些事情办完了,办得好不好,有没有问题等。另一种是在脑子里想象自己是一个旁观者,站在一边,一直看着自己从早到晚一天都在做什么事,做得如何等等。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上,前一种想象可能更好理解。但不论如何,这种思考是通过大脑的回忆功能,将已经发生的外部经验的信息从留存的记忆中提取和呈现出来,并对这些信息所指向的外部经验进行确认和判断,检查它们是否按照某种所确定的标准来实施了。

换句话说,就是简单地既定的标准检查或衡量一下我们已有的经验:“为人谋”“交友”“老师教的”是否按“忠”“信”和“练习”这些标准来做了,如果已经按照标准做到了,那未来就要做的更好;如果做得还不够好,那未来就要努力做好;如果没有做到,那么未来就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到;如果做错了,那么未来就要纠正这种错误的做法。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思考的特点和性质。

很显然,在古人看来,“忠”是为人谋的标准,“信”是交友的标准,“习”是检验自己是否掌握老师教的东西的标准。

但这些标准的含义是什么?它是怎么定义的?论语没有也不可能给出严格(哪怕是不严格的)的定义,也没有对“忠”“信”“习”这些所谓的标准本身作出某种深入的思考,似乎这些标准是“给定的”“由来已久的”“不容怀疑的”“天经地义的”。

因此,我们才说,古人在内心对这种外部经验进行检查是“简单”地用某种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并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客观、科学、系统地制定的,并能够经得起质疑和批判的。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我们可以对这些标准做一些追问了,例如:什么是“忠”“信”“习”?这些标准是怎么来的?这些标准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这些标准是永远不变的吗?这些标准都是正确吗或无需怀疑的?制定这些标的理由是什么呢?等等。

如果不对这些标准进行上述几个问题的思考,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直接接受这些标准。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但是现在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做吗?

由于没有对它们进行主动的理性思考,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或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知觉来理解和把握的,或是不自觉的接受这种思考方式,这明显是带有非理性的特性。

反省的醒是哪个醒(自我反省还是反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上述的例子中,思考的内容指向的是人们的外部经验,它们来自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世界,这些经验行为都是一些可观察的事实,这类思考也较为具体。

所思问题的性质涉及的也是一类外部世界的经验问题,思考它们是看看它们否都实现了或做到了,也即是否都有了某种结果或答案。这些问题来源于经验,适用于经验,但又没有超越经验(超出经验之外)。

这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事情、或行为活动、或社会现象)本身所做的思考,是一种日常经验思维;尽管它体现为一种内心的检查活动,但仍然是经验的,只不过是内在的经验而已。

因此,这种思考的特点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的以及带有非理性的特性。


这是##(2022-06-19 18:46:38)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