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一直觉得,大卫肩上搭的是一块毛巾,他是在去搓澡的路上。后来我才知道人家画的是一个很严肃的故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到底为什么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你不要觉得我的问题愚蠢呐,因为我可以充分怀疑她戴的根本就不是珍珠!
如果你打开伊莎的自媒体视频号,像这样别出心裁的开头屡见不鲜,随着“叮,伊莎说艺术”的统一开场白,你会瞬间像一个新手侦探一样,跟着博主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开启对那些古画、雕塑、建筑背后奥秘的探索。
没有美女出镜,不需要“家人们”、“宝贝们”的夸张话术,伊莎就在一个虚拟的画面背后,依靠自己稍显魔性的配音,解说各种艺术作品的背后故事。
她的视频有时分析一幅画中人物的形象,有时揭秘一幅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从一个细节出发,融入哲学、历史、物理甚至数学知识辅助解说,有时不解说了就配合着画面唱个歌,风格十分玄妙。
由于她尚未在视频中露脸,只依靠声音出镜,粉丝们也对她十分好奇。晨报记者有机会与伊莎本人对话,来听一听一个短视频虚拟博主的现实故事。
一门西方艺术史课引发的创作灵感
2021年,在伊莎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毕业一年之后,她换到了现在的单位,开始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人生活。彼时,伊莎还没有开通她的抖音账号,但这件事已经在她脑海里构思了好几个月。
早些时候,她曾在B站开设过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当时她自己出镜,翻唱或创作歌曲,有的视频也达到了几百万的播放。但制作这样的一期视频,从写词到录制到剪辑,通常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这个垂直分类对视频质量要求很高,极易消耗Up主的创作灵感,导致“江郎才尽”。她也曾思考过,是否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制作电影解说类的视频,但因限于版权问题,这个方向也很快被她否决了。
伊莎后来突然想到,自己大四那年在攻读双学位时,曾修过一门《西方艺术史》的课程,内容十分有趣,一度打开了她理解艺术的大门。
她灵光一闪:人类的文明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专攻解读艺术作品,一方面不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另一方面也不会那么容易选题枯竭,而且这些内容没有时效性,也就不需要硬着头皮追热点。
“伊莎说艺术”成为了她从零开始的自媒体新赛道。
元宇宙时代的虚拟偶像
这一次伊莎并没有选择真人出镜,而是借用了一个外国女孩的头像在开头做开场白,随着“叮,伊莎说艺术”的开场白,后续视频全部用艺术品照片或视频做素材,全程用配音的方式进行解说。
伊莎说,这其实是虚拟偶像的概念。
元宇宙的概念被炒热之后,虚拟偶像也从二次元的世界出圈,走进了大众视野。
伊莎一早便对B站虚拟偶像的产业颇有了解,再加上近年来乐华娱乐推出的虚拟女团、各大新闻媒体推出的虚拟新闻主播等虚拟偶像频出,这给了伊莎一个新的灵感:“我不再需要真人出镜,只需要躲在一个虚拟偶像背后,就可以自由地进行视频创作了。”
早在中学的时候,伊莎独特的声音模仿能力就逐渐凸显,她在学校的广播剧中扮演各种角色,还曾尝试做过兼职的配音演员。在跟记者的对话中,她上一秒还在正常说话,下一秒就可以秒变萝莉音。
于是,在确定自己要做虚拟偶像之后,她选择了宫廷画家温特哈尔特(曾画过著名的茜茜公主肖像)笔下一幅并不出名的作品作为自己的虚拟形象。
又选择了一种发声位置比较舒服、且音色接近萝莉音的一种“夹子音”,搭配虚拟形象形成了声画同步。
随后用自己家里养的宠物鹦鹉的名字伊莎作为账号名,
接连录制了《雕塑大卫为什么是斜视眼?》,《里的画师究竟在画谁?》、《蒙娜丽莎:呵,愚蠢的人类》、《拿破仑怀里揣着什么》等视频,此后四个月,她的账号涨粉数十万,收获了不少关注。
伊莎在采访时表示,虚拟偶像在国内有着庞大的受众,这一领域的前景很好。
与制作配音动画相比,虚拟偶像只要做好了技术模型,日后博主只要在幕后说话做动作即可,不像动画制作需要原画师全程参与作画才能产出作品,这一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直播中,可谓“一劳永逸”。
目前,伊莎选择的虚拟偶像只是一个二次元的图像,动作简单,在制作模型时流程也相对简单,很适合在起步阶段的她。
在很多科普博主都真人出镜、正襟危坐讲知识的时候,伊莎选择了虚拟偶像的新兴载体;
在虚拟偶像大多都在以动漫形象唱歌、模仿、讲故事的时候,伊莎选择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国女孩肖像揭秘名画雕塑的奥秘。
在每一个细分赛道里出其不意,伊莎正在努力做虚拟偶像里最会做艺术科普的人。
像写毕业论文一样做视频
由于伊莎本人并非专业的美术学科出身,每一条视频的选题和内容产出,都是在她在浏览各大博物馆网站、查阅国内外文献之后完成的。
比如那期质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名字的视频,就是在她查阅了莱顿大学的理论天文学教授伊克的论文之后,抛出了一个观点:珍珠反射光线的方式和绘画中光线的反射并不匹配,绘画中少女戴的所谓“珍珠”应该只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射性的闪光物体。
有时,在做一个选题时,伊莎还会顺藤摸瓜发现一连串新线索。
比如最早制作《雕塑大卫为什么是斜视》的视频,伊莎主要是想通过查阅大量画作和文献,论证为什么很多西方画作或雕像中的人物眼睛都是斜着的。
而在观察艺术品的过程中,伊莎有了一个意外发现:大卫的瞳孔是心形的!这又让她开始对创作者到底是如何雕刻瞳孔产生了好奇。
于是在查找资料后伊莎发现,早在米开朗基罗雕刻大卫之前,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初的君士坦丁像也是心形瞳孔,由此判断这种技法并非米开朗基罗首创。
视频中还分析了西方雕刻家对瞳孔的雕刻经历的几个阶段,从圆球形毫无神态的简单雕刻到后来高光的设计,雕像中的人逐渐有了神态。
短短几分钟,从猎奇的心形瞳孔到简单的艺术史科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条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3.4万点赞。
伊莎说,自己查阅资料的功底基本来自于学生时代写毕业论文时的锻炼,做短视频用到的参考资料并不会很多,阅读文献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有时视频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评论区有人质疑的时候,甚至会有粉丝自发站出来解释,形成了开放探讨的局面。
“我在视频里探讨的问题,或许在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视频所分享出来的观点只是当前存在的一种学术声音,并非一定是盖棺定论。”
伊莎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视频成为解答艺术界问题的唯一答案,她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域,让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们汇聚在这里,自由讨论,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时间、惰性、维权:网红博主的现实世界
一条简单的短视频,从确定选题到撰写文案直到最终录制剪辑完成,伊莎需要用上半天时间。虽然这比以前做出镜博主写歌翻唱耗时短了很多,但作为一个朝九晚五的普通打工人,这意味着她需要把下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视频创作。
伊莎回忆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很有分享欲,但是这种分享的欲望会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以前她可以保证每周发布三个视频,但最近她的更新频率明显变慢,有时半个月也没有更新一条。
“做账号最痛苦的在于坚持,在于分享欲这个劲儿过掉之后,你要怎么持续用毅力驱动更新。”
在伊莎的观察中,国内的艺术品产业和大部分专业画廊都面临艺术品如何商业化的问题。
“艺术品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其他行业高度商品化,摆上来打个折就能卖。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艺术品的了解来源于博物馆而不是商业性场所,艺术的商品化没有办法脱离科普行为。”
这也是伊莎决定做艺术品科普账号的原始驱动力,她希望人们能够在这片场域中了解艺术品、懂得艺术品,从而培养艺术品鉴赏和消费观。
元旦假期也在坚持做视频
“这个方向的变现之路注定是漫长的,来钱肯定比做美妆或者生活用品的带货慢很多。但是这个领域几乎没有人尝试,未来前景可观。”
伊莎说自己已经做好了账号在未来一到三年内都无法变现的准备,也正因如此,她目前没有团队,全部依靠自己一个人完成制作。
当账号做到数十万粉丝体量的时候,博主们还会面临的问题就是“被侵权”。
原本伊莎只在抖音开设账号,后来有粉丝发现在小红书上也有一个头像、账号名、视频内容完全一样的账号,已经积累了几万关注。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视频被搬运了。
但是咨询了律师后发现,维权之路十分艰难,她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溯源对方的真实身份,法院也就无法出具调查令。
发律师函给官方平台也只能关停账号,她至今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谁。“而且就算找到了对方,赔偿金也是根据对方的收益情况进行估值的,如果对方没有很大收益,或许你得到的赔偿还没有律师费多。”
后来也因为这次维权,小红书在关停高仿号之后顺势让伊莎入驻,现在在小红书上她的粉丝也积累到了十几万,也算是对伊莎的一个安慰了。
投入的时间成本、未来的变现之路、坚持更新和维权的艰难都是摆在伊莎面前的难题,但伊莎仍保持着初心和清醒的头脑,决定开辟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我非常幸运的是,在网络出名之前踏上了社会,只有这样你才可以认识到挣钱是极不容易的,并不是获得流量就意味着真的有本事了,数据与学科专业程度没有直接关联。但倘若反过来,先在网络出名了,就容易对自己有过高的估值,这样不好。碰上契机快速奔跑的人,不一定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的人坚持得更远,中间空缺的部分终究要反噬的。”
来源:周到上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4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