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谷歌总部对中国团队评价非常低-“出工不出活儿”。分析原因,员工找不出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后来谷歌总部派员帮助中国团队梳理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最终中国团队获得谷歌总部认可。谷歌这群聪明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何况我们普通人?
我们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双商正常,乐于学习和工作,就可以干出成绩。
然而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人,乐于学习、努力工作,情商智商正常,然而工作成绩非常有限,甚至低于很多资质略差的人。综合分析这些人的工作方式,无一例外均存在以下问题:
一、只关注直接的任务,不关注任务达成后的目标
假如你正在出差,还有1小时下火车,领导需要你做一份报告,然而缺少一些数据支撑,怎么办?
- 低效做法:疯狂独自找数据,最后数据有了,报告未完成或草草结尾。
- 一般做法:发动同事帮忙找数据,自己润色报告。
- 高效做法:分析领导需要报告的目的,甄别数据作用,作用不大则把时间分配在完善报告重要部分上,作用大再请人帮忙搜集。
这三类人的差距就在于任务导向性与目标导向性的差异。
潜力人才都是具备结果驱动及目标导向的,能够及时判断什么工作对目标最有效,想尽方法达成目标,而不死守原有工作任务。
二、应激式工作,不做统筹
稍稍观察,我们会发现整天风风火火,各项工作来回切换的人,往往工作成效不大。另一类人,做事专注、满脸淡定,经常不知不觉处理了很多困难工作。这两者差别在于,第一类人应激式工作。他们每天起来马上投入工作,不做规划,最终在任务切换或执行中浪费大量时间。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统筹式的工作方法:
- 有计划地工作,月末安排下月工作、周末安排下周工作、每晚安排次日工作,在实际执行中根据轻重缓急做相应调整。
- 有规律的工作,比如上午刚起床,精力充沛,做些拜访客户之类的重要工作;饭后效率不高时处理邮件,信息等;晚上做每天的总结
- 及时记录,善于总结。接到任务,先行分析,找出关键点,做有效记录,然后围绕关键点执行。每天记录、总结所得、所失。
三、学会“偷懒”
“懒惰”是第一生产力。细想下,我们几乎每样创新都是因为“懒惰”。不想走路,有了起床;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不想出去吃饭,有了美团…工作中大部分工序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第一次构建好框架,以后就可以偷懒依照执行。工作中还需要用工具来偷懒,比如重复性的数据分析交给EXCEL表格工作等。在企业工作环境下,我们有着资深人士辅导,只需要打破僵化的思维,
重视HOW(如何统筹执行)、WHY(目的导向性)、摆脱固有的WHAT(任务导向性),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6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