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说起《哈姆雷特》,大家都会想起与之相关的两句名言,一句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另一句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除了这两句名言,大概大家还会知道故事的大致内容:哈姆雷特为了给父亲报仇,最后杀死篡位国王。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这本经典的魅力就与我们失之交臂了。

利用上网课的业余时间,与女儿重新读了一遍《哈姆雷特》。女儿对它的语言印象深刻,她说这正体现了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酣畅淋漓而又优美雅正,就如“语言瀑布”。

01

纵观《哈姆雷特》整个剧本,王子哈姆雷特的语言最能体现这个特点。文本中,他总会有大段大段的台词,这在剧本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第一幕 第二场 城堡中的大厅

“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的脸。上帝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依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

这是哈姆雷特得知叔父当上国王、母亲嫁给叔父后,内心剧烈的挣扎。为了表现那种挣扎,为了表现那种气势,这段文字抓住感叹语气,通过“先总后分”的句式来展现。一个感叹号就会敲击一次读者的心,“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总写他的意外震撼,之后写当今国王的丑怪,写母亲的不贞,给人一种一泻而下的感觉。

第一幕 第四场 露台

“告诉我为什么你长眠的骸骨不安窀穸?为什么安葬着你遗体的坟墓张开它的沉重的大理石的两腭,把你重新吐放出来?你已死的尸体这样身穿甲胄,出现在月光之下,使黑夜变得这样阴森,使我们这些为造化所玩弄的愚人由于不可思议的恐怖而心惊胆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说,这是为了什么?你要我们怎样……”

这是哈姆雷特遇到父亲的鬼魂之后的反复追问。一连串的问号,构成了类似排比句的样式,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将心中的不解疑惑倾泻而出。而且,一句紧似一句,一句急似一句,给人一种压迫感,这正是剧本要传达的一种人物的内在情感。

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作品语言是有气势的,这种气势自然而然通过语言样式表现出来,读这样的语言真的会让人热血沸腾,会跟着主人公的情绪一起起伏,在起伏中受到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感染。也仿佛在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感觉,真痛快!

02

除了飞流直下的壮观气势,莎士比亚的语言中还有一颗颗的珍珠熠熠生辉,将其语言的优雅、高贵一展无遗。

这些珍珠中最最宝贵的就是那生动形象、精彩绝妙的比喻,不信请看——

雷欧提斯为了劝妹妹奥菲利娅不要接受哈姆雷特的爱情,这样说到:“春天的草木往往还没有绽放它们的蓓蕾,就被蛀虫蠹蚀;朝露一样晶莹的青春,常常会受到罡风的吹打……”

很显然,此处是借喻,将妹妹比喻成还没有绽放的蓓蕾、晶莹的朝露;而把哈姆雷特则比喻成了蛀虫、罡风。那么美好的事物,被蛀虫和罡风破坏,生命消失殆尽,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多么生动,多么令人惊惧。

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当奥菲利娅目睹了哈姆雷特“疯狂”的样子后,内心无比痛苦:“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和谐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

多么精美的比喻,曾经哈姆雷特的盟誓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和谐,让奥菲利娅觉得是甘甜的蜜;而此刻,他高贵无上的理智就如失去了和谐音调的银铃,错乱骇人,让她无比心痛。这样的台词,任谁听起来都会心颤,为了美好的消失,为了生命的无奈。

就连国王的台词中也有着形象的比喻,“把我的决定和这个变故告诉他们,免得外边无稽的谰言牵涉到我身上,它的毒箭从低声的密语中间散放出去,是像弹丸从炮口射出去一样每发必中的……”

把“无稽的谰言”说成是“毒箭”,足可以看出他对外界舆论的畏惧;像“弹丸从炮口射出去一样每发必中”更是生动写出了舆论的致命杀伤力。他做了亏心事,自然更害怕这种舆论,通过这些比喻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国王内心的极度恐惧。

这一处处的比喻,就像散落在语言瀑布上的珍珠,闪烁着逼真、智慧的光芒,让读者心中充满光泽。

03

莎士比亚的戏剧之美,不仅表现在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上,还体现在酣畅淋漓、优美雅正的语言上。

世界级文学大师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普希金、屠格涅夫等等,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为榜样。他的“语言瀑布”,兼具了壮观和优美,让人无比沉醉。

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中的人物(《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

莎士比亚七岁的时候被送到了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六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和知识。除此之外,还学习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上学时,就展现了其卓尔不凡的语言天赋。

同时,莎士比亚居住斯特拉福德小镇时,对戏剧表演非常熟悉。他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来做演员、导演、编剧,最后成为剧院股东。1590年底,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这些经历,为莎士比亚成为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莎士比亚通过写作赢得了一位勋爵的眷顾,借此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文化沙龙,这就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为日后创作提供了丰富源泉。

因此,莎士比亚的语言才华,一方面来自他的天赋,另一方面则来自他的个人丰富经历。正是这先后天的共同作用,才诞生了世界级的语言大师,才有了这壮美的“语言瀑布”。

对于经典作品,它的价值是无穷无尽的,作为孩子及孩子的家长,我们如果能抓住其中的一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透过《哈姆雷特》,我们欣赏了莎士比亚的“语言瀑布”,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它熠熠生辉的珍珠,与他的才华和经历,都静静地躺在书中,躺在语言文字中,等着每一个爱读书的人去感受和体会。

-END-

责编 |张子清

实习编辑 | 宋佳妮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