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因为饮食的变化以及肥胖人数激增,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也在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现有心血管病人数在2.9亿左右。想要遏制疾病的势头,对典型且高发的疾病做好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冠心病就是其中之一。
而想要确诊冠心病,却离不开一项诊断“金标准”,那就是“冠脉造影”,通过冠脉造影的方式,能够直接观察患者心血管是否存在斑块,血栓或其他疾病现象。但越来越多的患者反而对“冠脉造影”进行抵制,认为其会伤害血管,做完的人都很难再活得久,这是真的吗?

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冠心病和冠脉造影
冠心病,是指因动脉粥样斑块或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堵塞,继而引起的例如心肌缺血,心绞痛等一系列综合症状。患有冠心病的人,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突发病情,心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外,甚至有可能存在休克,心脏猝死等严重临床表现。
因此,对于患有冠心病的人群来说,及时确诊病灶和病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借助冠脉造影这一检查方式。
冠脉造影,也就是冠脉造影术,是通过将一根2mm直径大小的软管,通过动脉穿刺口送入冠状动脉,释放造影剂来让血栓或者斑块“显形”。如果在冠脉造影以后,发现清晰的显影阴影,则说明存在冠心病的相关症状,需要治疗。
这样来看,冠脉造影看起来还是很正常的,为什么会有患者如此排斥,甚至认为做完冠脉造影“活不长”?难道这是真的吗?

做完冠脉造影真的伤血管,甚至是“活不长”吗?
医生这里明确地告诉大家:并不会。
而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会,主要有2个方面原因:
原因一:很多患者误认为造影液“有毒”
造影液的原料是碘造影剂,最常用的就是碘普罗胺,每次注射100ml的方式,就能清晰地对血管内壁情况进行造影反应。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碘普罗胺是不会产生明显伤害的。、只有对造影剂过敏人群,才有可能因为手术而出现不良反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并不会对血管健康造成损害。
原因二:认为切开动脉会危及生命
在做冠脉造影时,的确有打开动脉创口,输送造影液的必要,但现在的手术基本上都是微创手术,因动脉微创而出现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概率只有0.2%到0.9%左右,因此患者不用太过担心,因冠脉造影而形成的动脉微创口,既不会损伤血管,更不会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冠脉造影并不像很多患者恐惧的那样,觉得会损伤血管,甚至是活不长。相反,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它在血栓诊治和冠心病筛查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冠脉造影手术就适合每一个患者。能不能做,还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决定。

冠脉造影能不能做?主要看这4个标准
首先,是否对造影液有不良反应
比如上文提到的造影液过敏,或者在进行冠脉造影时,出现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等,都需要立即停止检查,以免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是否有过严重出血的经历
如果因为疾病或者外伤因素,曾经有过比较严重的出血症状,是不太建议进行动脉微创的相关手术的,冠脉造影也同样如此。还有例如贫血,血虚人群等,如果有冠脉造影检查的需求,也要提前和医生进行商讨。
是否属于血液疾病患者
例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疾病患者,贸然地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同样也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因此在进行检查前,针对血液疾病的排查也必不可少。
肾脏健康指标
虽然造影剂对于肾脏代谢健全的人来说,并不存在明显的毒性风险。但如果存在肾脏类型疾病,肾功能持续下降,造影剂的使用也可能给代谢系统带来负担,加重肾脏疾病症状。
所以肾脏健康指标,就冠脉造影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标准,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或肾脏疾病者,最好不要选择冠脉造影的检查方法。

那么,冠脉造影究竟适合哪些患者?
当然,即便是符合标准,患者在进行冠脉造影前,也最好“三思而后行”。一方面,冠脉造影的确存在比较小的术后风险。另一方面,冠脉造影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并不适合在没有深思熟虑的前提下去做。
所以,需要进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大多都是病症过于严重,或心电,CT等方式无法确认病因,以及突发急性的心脏病患者。
另外,在做完冠状造影以后,也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加快造影剂的代谢;定期进行复查,以观察冠脉造影的后续影响等等。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病情越是来到严重的地步,就越是要谨慎且理智地对待病症检查,积极听取医生的建议,才能争取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1] 《有医说医 | 老年人能做冠脉造影吗》.上海第九人民医院.2020.9.23
[2] 《关于冠脉造影的检查,CTA/ MRA /DSA到底怎么选?》.海南省人民医院.2021.6.4
[3] 《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大吗?》.家庭科学.新健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