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的,一般会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艾灸疗法可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激发自身免疫功能,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
一、灸风池穴
【定位取穴】正坐、俯伏或俯卧。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通经活络、止痛。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法。操作过程中,患者坐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穴位上,距离皮肤1. 5~3厘米进行熏烤。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二、灸肺俞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功效】散发肺热、清肺止咳。
【施灸方法】采用回旋灸。操作过程中,患者俯卧,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 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三、灸列缺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处。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
【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法。取坐位,操作过程中,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即可。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四、灸合谷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祛风散寒、清热镇痛。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法。操作过程中,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 5~3厘米,患者感觉温热即可。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注意事项:
1、多喝水: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喝8~10大杯的水(2500~3000ml)的水量,感冒时多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2、多休息:感冒患者不适合太过操劳要多休息。
3、吃维生素C:感冒时积极摄入维生素可以增强体内的抗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