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0年初,胡志明万里迢迢赶赴北京、莫斯科。
在这期间,胡志明两次向主席求援,请新中国全面支援越南抗法战争,还列出了一长串武器弹药、药品、粮食和交通工具清单。当然,除了物资援助,胡志明还需要军事顾问。
求人办事,本来应是客客气气。但因为胡志明青年时期曾在中国多年,和新中国的创始元勋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所以在毛、周面前求援助,才会这么“不客气”。
胡志明早在留法勤工俭学时期,就和周公熟识。
后来在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认识了陈赓等人。黄埔军校成立以后,胡志明和政治部副主任周公再次相逢,以后十余年,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积极从事越南的解放事业。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带领越南人民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仅仅19天后,法军卷土重来,在西贡登陆,历史上第4次入侵越南,第二年又侵占越南北部地区。胡志明和越南人民走上了武装统一的道路。
但是,和菜鸟法军相比,一直在丛山密林零星打游击的越军虽然空有爱国热情,和法军交手歼灭一个连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而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越南中北部在秦汉时期就曾经在中国的管控和影响下。
在秦始皇时期,越南北部隶属于百越三郡之一的象郡。到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期,又在越南中北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之后直到五代十国千余年间,一度是中国的领地。
五代十国后,越南中北部仍是中国藩属国,“越南”国名还是明嘉靖帝所赐。
法国对越南的第一次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虽然清军冯子材、黑旗军刘永福联合击败了法军,但是大清王朝“不败而败”,拱手让出越南的宗主地位,法国开始了对越南的殖民。
新中国成立之前,法国扶持了一个南越傀儡和北越对抗。
1950年1月18日,就在新中国成立三个半月以后,北越和新中国建交。这是除了苏、朝和东欧八国以外,和新中国建交的第11个国家。胡志明和北越对新中国的支持,毛、周当然是很清楚的。
一心想要实现南北统一的胡志明也非常清楚,单凭越军自身的力量,要驱逐法军、实现统一根本不可能,所以胡志明徒步17天,穿越森林进入中国境内,又乘坐火车远赴北京、莫斯科,向访苏的主席恳请支援。
毛、周回国后,仔细研究了组建“顾问团”支援北越抗法的问题。
当时,刘副主席提出3个顾问团团长候选人:中南军区司令员林总、西南军区政委邓公、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陈赓。而胡志明心目中的人选只有一个,就是大革命时期的老朋友陈赓。
作为中国通的胡志明,不会不知道林、邓的功勋和才能,也知道解放军有众多的勇将、悍将、智将,但正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情世故的胡志明,倾向于老朋友陈赓。
1950年7月底,“军事顾问团”组建,团长是来自广西的韦国清。
为什么刘副主席考虑的3位候选人林总、邓公没有成行,而胡志明非常信赖的陈赓将军也没有当军事顾问团团长,主席反而选定韦国清将军担任顾问团团长呢?
主席一向知人善任,而且用人不拘一格,小主席14岁的林总是主席一手提携的,在主席看来,林总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艺术都是天纵其才,但是有“红军之鹰”、“虎”和“狐”之称的林总,性格内敛,不善沟通,到了越南别说给胡志明当顾问,说不定是胡志明来给他当顾问。
至于当时六大军区之一的西南军区政委邓公,主席早有新的考虑。被董必武称为“千里驹”的西南局邓,西北局习,东北局高,中南局邓子恢、华东局饶,后来都一起进京了,邓政委的重任在新中国,是战略家,不宜派去他国援助打仗。
至于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主席也有打算: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院校提上日程:陆军大学、军工大学等一大批军事院校需要筹建。虽然当时半岛战火已起,但是陈赓作为我军少有的“儒将”,短时间客串“顾问”尚可,长时间滞留在越南却不行。
韦国清出任“军事顾问团”团长,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第一点,韦国清的资历和革命履历非常显赫。参加过百色起义,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随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4师副师长,是彭雪枫的副手。
解放时期,韦国清曾任华野二纵司令员、苏北兵团司令员、三野十兵团政委。
第二点,韦国清是我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的高级将领。先后任红军大学书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一分校副校长兼教育长,是极少数既能带兵上战场打仗又能上讲台育人的将领。
这在“泥腿子”占了相当比例的我军开国将领中,是少之又少的。
第三点,韦国清有年龄和地利优势。从年龄上说,1913年出生的韦国清比陈赓年轻10岁,长期“顾问”比伤病缠身、一条腿重伤的陈赓更有优势。韦国清出生于广西东兰,和北越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风土民俗大同小异,更容易适应北越的战斗和生活。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主席这才点将韦国清带领“顾问团”援越抗法。
考虑到胡志明的请求,主席安排陈赓作为中方代表,先期到越北指导作战。
陈赓只带了十几个参谋、警卫人员,辗转20余天进入了越南境内,见到了大革命时期的老友胡志明和他的两大助手武元甲、黄文泰。双方坐下一起研究第一仗应该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战术。
越军高层希望主攻高平,但是陈赓建议攻打东溪。越军有7000多人法军只有两个加强连400多人和一个炮兵分队。但是战斗大大出乎陈赓预料,越军动静很大却久攻不下。胡志明和陈赓期待已久的“开门红”迟迟没有到来,而第二天法军飞机一来轰炸,越军就像决堤的水溃退下来。
经历了“开门黑”的陈赓及时转变思路,先从武元甲、黄文泰入手“培训”红军时期就运用自如的“围三阙一”和“围点打援”,而不是死抱着一个点啃到底。稍后的战斗,陈赓说服胡志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惜一切代价吃掉勒巴热,继而围歼萨克东。
四个多月后越军已经扭转了战局,但陈赓奉命回国,参加抗美援朝。
在胡志明主持的送别会上,很多越军将领听说陈赓回国依依不舍,无不感到失落,但听说韦国清等顾问留下又松了口气,有人不无羡慕地询问“军事顾问团”的人:像陈赓这样的同志,中国还有几个啊?
陈赓走后,韦国清和“军事顾问团”依然沿用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先后参与指挥了边界战役、西北战役和决定意义的奠边府战役,一举奠定了援越抗法的最后胜利。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