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与生俱来的多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痛觉、冷热的感觉、饥饿的感觉、口渴的感觉、平衡的感觉等等。也就是说,任何人的一生中,都无法逃过疼痛的经历,包括身体上的疼痛和情绪上的疼痛。
01
关于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是机体受到伤害或者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常伴有恐惧、紧张、不安等情绪活动,疼痛又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借此可以帮助找到病因。
1. 疼痛的范围
范围广泛,包括全身各个器官、各个系统均可出现疼痛。比如常见的头痛、咽喉疼痛、肩颈疼痛、牙痛、胸痛、胃痛、腹痛、手痛、脚痛等等。
2. 疼痛的程度
有轻重之别,笼统来说,轻度疼痛身体可以忍受,中重度疼痛会痛醒,严重疼痛可以引起休克。
在临床上常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 numerical rating scale)对疼痛的程度进行数字化表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无痛,1-3 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 中度疼痛,7-9 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 剧痛
3.疼痛的原因
引起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外伤导致,比如刀割伤,棍打伤,枪击伤,重物砸伤;也可能是感染引起,比如细菌感染组织水肿化脓,病毒感染侵犯神经;或者是癌症所致,比如癌肿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神经;或者是不良刺激,比如极端温度的出现;还可能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比如焦虑、郁抑导致。
4.疼痛的定位
疼痛的感觉有些定位准确,有些定位较模糊。一般来说,哪个部位有问题,就表现那个部位疼痛。但是,有些内脏的疼痛,并非就是哪个地方疼痛,就是那个脏器有问题。比如心肌梗塞病位在心脏,有些人却表现为牙痛、胃痛或者上臂疼痛等。
02
对待疼痛的正确态度
疼痛虽然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但对机体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内在的很多疾病,就是通过疼痛发出信号,顺藤摸瓜,找到病因,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挽救了生命。
面对疼痛,有些人惊慌失措,痛苦不堪,将一个轻微的疼痛无限放大,动不动就使用止痛药,引起止痛药滥用,带来一些副作用;有些人觉得疼痛只是一个症状,能忍则忍,死扛到底,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生理病理变化,或将一个急性病拖成了一个危重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当身体出现原因未明的疼痛时,必须看医生,由专科医生判断病因,合理用药。在疾病未确诊前不要轻易服用止痛药,随便使用镇痛药,有可能会掩盖病情的真正原因,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当疾病已经明确诊断,比如手术后伤口的疼痛,或者晚期癌症的剧烈疼痛,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患者感觉上的痛苦和情绪上的不安,帮助患者保持一定的睡眠,减轻疼痛可能导致的生理功能的紊乱,是一种合理的治疗策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