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2.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最近变高产作家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看了周总的1990年代的设备事故汇编,输煤、出灰,那时候还没有脱硫,这些外围系统,实际上是锅炉的“进出口”部门,问题也不少。只是我们平时关注相对要少一些。
我是一直担心粉尘治理的,确实做得不太好。不过国内,做得好的不多。煤种不断变,而现场设备选得差,运行维护也没有人认真负责,投产三年就搞废了。锅炉上,真空吸尘系统也不行,真空吸尘车,弄个点检员负责,用一年就坏了,烂在那里了,除了我老厂,我没看到过其他还有哪个好使的厂。反映的是管理不系统、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下。
煤场的桥抓、斗轮机,包括其他煤场机械,司机非常重要。汽轮机好比是飞机,飞机司机是技术活,用脑子更多,手上的活少。而煤场这些车辆、机械,相当于是拖拉机,也算是技术活,但手上的活动,都快变成条件反射,几乎不要过脑了。拖拉机的使用的好坏,拖拉机拖拉机的设备状况,跟司机很有关系。煤场的各个司机不但是运行工,还是大半个检修工。这是煤场的特别之处。
煤场另外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的工艺路线,是物料的位移。他的设备,很核心的一个管理工作就是润滑。润滑管好了,煤场设备管理差不多一半的工作就做好了。
煤场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消防。看了资料汇编,以前一直提醒托辊不转,发热,烧皮带,这个毕竟危害性小。如果大的导向滚筒这样的呢?输煤栈桥烧起来,我想这是我们主要的重大事故防范目标。真烧起来,我都担心桥抓、斗轮机司机有可能逃不出来。煤场有的地方,消防根本够不到。只能看着他烧完,保证不扩大蔓延。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少了,道理上应该坦诚地与地方消防救援机构交流。我们现在怕地方消防救援机构生事,一直采取的是关闭大门的守势,捂着,实际上对工作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我们的煤场,有的冲洗水系统不行,有的喷淋水系统也不行,个别消防水系统都不行,这是很危险的。现场移动式灭火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和充分,实际上也需要评估。
为什么以前长期不出的事故,现在都出了?因为管理混乱,队伍散了。上面想着整一个一劳永逸的绝招,好放飞自我;下面充满了看领导脸色的高手,满脑子就是当官的念头,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尽管装机容量一直在增长。
我们的集控室装修,那是个门面,都是首长工程,全看个人爱好,五花八门,光怪陆离。不过应该好好审查下方案,我看有的用了可燃易燃材料。光好看,着起火来不得了。
出渣这一块,主要是除大焦的风险。这个没有没什么好办法,现场决定方案,确实不行就停炉。有关断门的,短期关一下,处理下面的,方便一些,但上面不能搭桥,越积越多。根子还在要按照煤种,做好燃烧调整工作,不积大焦。真积了,你该停的时候,就停下来处理。非停这个事,偶然次把,不必看得太重。之后,把各项工作加以改进,使得同类情况不再发生,不就是了。
出灰这一块,空预器灰斗、省煤器灰斗等等这些,别受潮,或者别的原因,别堵了就行。电除尘也是,别堵了,别塌了。有GGH的,别卡了。湿式除尘器,别烧了。至于除灰系统的磨损问题,这个好解决,至少没有大的安全问题。总之,这些设备,原理简单,结构简单,控制也不复杂,我觉得还是一个基建时选好的设备,运行中加强管理,检修时工作到位的问题。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设备事故,上面都规定了相应的成文的技术措施,你对照落实好就是了。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领导不重视,投入力量差。举个例子,电除尘料位高了,原因有很多。比如:仓泵平衡阀是否正常,安装高度够不够?平衡管是否通畅?平衡管排气位置是否合理?有些厂,领导不重视,从来也不去,以包代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些外围系统,有时候觉得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双达标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现在投入的力量,甚至还没那个时候强。
对了,各厂还有其他一些这样那样的设备。比如布袋除尘器,其实它也很简单。输煤系统,也有用布袋除尘的,这种情况倒是要小心一些,积存煤粉,更易自燃。其他都是诸如此类,他们没有汽机那么精密,也没有锅炉那么危险,加强必要的运行监控和维护检修就可以了。
脱硫,就是一个防腐着火的问题。另外,石膏脱水可能有点人身风险,但这个跟其他比,那是小儿科了。灰库,也有类似的人身安全问题。总的来说,除了所用设备粗糙一点,所用人员等级低一点,没有太大的安全风险。这么说来,很多厂把外围系统的岗级,定得比所谓主机的要低一岗,貌似也是有道理的。
这些外围系统的土建,确实又多又散,东一幢西一幢的,小、散、乱。这与汽轮机房,锅炉房大不一样,主机集成度很高。光从这一点看,外围与主机相比,明显连设计都要低好几个层次,主机好比中国银行,外围好比村镇银行。所以,外围的土建、结构、基础,更容易比主机出事故,东西更差,点多面广,管得人也差,你想,结果能好么?外围系统的金属件、砼结构件的腐蚀问题,也比主机要严重得多。
总而言之,外围系统相对比较散,不引人注目,技术难度不大,不容易出价值巨大的重大设备事故。作为省级公司层面,从管宏观的角度,其实对外围系统尤其是外围系统的设备事故,应该是相对可以少操些心的。
但实际情况是,外围系统相比较而言,却更容易出人身伤亡事故,也容易出设备事故。我想,无论是设备差也好,地方大也好,人员差也好,其实质可以归纳为管理跟不上。像外高桥除尘器倒塌这样的事故,理论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么高级的厂,也出这样的事故,真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这种本来是极小概率的偶然事件,弄成全国梳篦子,要搞一整年,当个大事要事挂在嘴上。请问:反映了什么?应该反思的是谁?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
安全生产,现在要求容错率是零。作为行政管理手段,未尝不可,但其科学性有待商榷。不过世界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科学道理好讲,简单粗暴也算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作为厂里,从上到下,还是要扑下身子,深入现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把外围系统管成像主机那个样子,从我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来看,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2.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3.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 END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