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估值如何计算方法(企业估值如何计算pb)

项目估值是项目投资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有些企业撰写的商业计划书没有估值,也没列出他们的计划融资金额,这肯定是不规范的。创业者不向投资者直接谈估值和融资额的心理很容易理解,就是害怕说低之后获得的融资少,而说高之后又会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其实,企业价值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事,但有些创始人聊到最后就是说不出来他们具体的融资金额,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会认为这个创业者没有想清楚自己的商业逻辑。他至少也应该写一个融资空间,比如说500万~800万元,稀释8%~10%。既然估值如此重要,那企业的估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时候,估值过高反而是错误的,而低估值也未必没有大发展。

01

初始融资的估值不宜过高

根据以往的经验预测,凡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高的项目,第一次融资的估值都不高。在当今经济不振的大环境下,融资并不容易,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烧钱,加上后续融资难度加大,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垮掉。所以,在第一轮融资这个阶段,比较安全的融资范围是1500万元以下。那么,稍低的估值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1)后续融资会很容易。比如第一轮估值是1000万元,只要企业稍微做一点成绩,或者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就能用三四千万的估值进行下一轮融资。这样,下一轮的投资者也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反之,如果第一轮融资估值过高,那么第二轮融资就会变得非常艰难。下面举一个案例来分析:

某创业企业在A轮估值不到2000万,找到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筹集到资金后开始大规模开拓市场。一年后,该企业又急需大量的资金,于是,该企业的估值在B轮定为2亿,并请求原投资机构注资2000 万元。但这个项目从开始与投资机构谈判到所有的法律条款的最后交割,整整用了6个月的时间,这对创业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企业接近崩溃,因为账上已经有钱了。最终,该企业在融资敲定之前就退出了市场。

为什么该企业B轮融资会如此艰难呢?罪魁祸首就出在估值上面,只要项目融资额在5000以上,投资机构下决策就很难。因为这个阶段一般都是大型投资机构接手,而这类机构的审核流程会特别漫长,他们内部要召开多次会议商讨此事。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大机构的法务都是外包的,外包的法律公司为了避免出现失误,会重复地跟创业公司梳理公司的架构、财务收支等问题。等项目方跟法务过完所有的具体细节之后,4个月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后续融资就会很烦琐,资金到位时间也会很长,等到投资机构同意跟项目方谈融资金额的时候,项目方说不定已经濒临破产。

(2)对投资人来说,项目估值便宜就意味着占有更多的权益,后期退出会非常容易。比如在2014年比较火的手游项目,一般注资二三百万就会占到公司20%~30%的股份,这种情况对大家都有利。因为企业的初始估值并不高,到了2015年的时候,该公司随便拿一个游戏项目出来,就可以请求3000万元的融资。这样的融资额使投资机构很容易下决策也能使其获得更多的股权。反之,如果估值过高,就很容易影响到投资人的利益,使其望而却步。举个案例分析:

某技术研发项目在第一轮融资的估值是1000万元,某投资机构投资200万元,占其20%的股份。第二轮融资前夕,很多投资人表示愿意为该企业领投,这时候,创业者开始自我膨胀,将6000万元估值的企业提升到2亿元。那个时候市场很热,所以该创业者在第二轮依然获得了不菲的投资。但到了第三轮,创业者开始慌了,因为随着市场热度的下降,已经没有投资机构愿意投资他的企业了,而且企业在第三轮的估值必须高于2亿元,如此高的估值对投资机构来说也有些吃不消。另外,投资机构注资后获得的股权减少也降低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最后,该企业成为“C轮死”的典型。

当然,企业也可以在这一轮选择降低估值,只不过这种方法容易引起投资人的怀疑。首先,投资人怀疑创业者估值降低是因为经营出现问题,融不到钱才来找自己;其次,投资人会对创业者的团队有所担心,因为盲目的升降估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司管理层的无知和鲁莽。所以,企业估值要量力而行,并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02

第二,利用高估值来限制股权稀释是没有必要的

早期阶段,投资人占多少股份才算正常呢?通常来讲,占 15%~20%是一个最佳比例,太多和太少都不可取。第一次稀释股权太少会降低投资人的热情,也会使企业陷入估值高的怪圈,而股权稀释太多会令后续融资变得困难。不过到了后期阶段,股权稀释就是必然的了。

有很多创始人觉得,投资机构如果占了企业太多的股份,就会让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的老板,在自己公司里占的股份也许非常小,从几个点到十几点的都有,真正能占到30个点以上的几乎不存在。因为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不断融资,不断稀释股权,或者说在不断地把股权分给自己的团队。例如,马云只占阿里巴巴股份的7.64%,而日本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却占了阿里巴巴30%以上的股份。如果马云不向孙正义融资,不敢稀释股权,也成就不了阿里巴巴今天的辉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8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