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树洞提问:

最近老公总是以“工作压力大”为由,和朋友同事喝酒聊天到半夜,却不愿意和我、孩子在一起?我不明白他究竟出于什么心理,是不是很多男人都这样?明知道喝醉回家自己不舒服,还给家人添麻烦,还要这么做,为什么工作中遇到压力不愿意和我说呢?不想让家人担心?为什么都这样了还要去和领导、同事喝酒呢?无法拒绝领导的邀请,必须喝醉了才能显示对领导的忠诚以及和同事的亲近吗?我真不懂。

他能跟同事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一聊就是五六个小时,但是和家人聊天不过几句话,究竟因为家人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不想让我们担心,还是“家人”这个角色远不如朋友、同事甚至手机游戏,离他的生活更近?

壹点心理专家团树辉(实战派心理咨询师、树辉心理创办人):

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一个人的状态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变化的,他也许是经历了些什么。你观察到你先生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些变化,一定和他这段时间的经历有关,如果可能的话,你需要试着回忆一下他的这些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在这些变化产生之前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包括你们的家庭以及他的工作方面。

为什么建议你做这样的尝试呢?我是想请你调整一下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如何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呢?你要试着尽可能从这段关系的糟糕体验中暂时跳出来进行观察。

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新鲜的信息,否则的话你只会紧紧地盯住“为什么”“这人怎么这样”这两个点反复进行思考,你会不知不觉间带着很多情绪和怨气去看问题。你本来就很难理解他,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更难理解他,你们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紧张。

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首先你要明确,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以工作压力大为由终日和同事在外面吃吃喝喝,有可能是你的先生周围聚集了一群这样的人,你因此误以为男人就是这样的。

明确这一点对你有什么好处?想一下,如果你很确定地认为所有的男人都是这样的,那你和你先生在一起时一定会发出这样的信号,你先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应该如此,在心理学中这叫做“投射”。

有很多事是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比如父母知道唠叨孩子不好,但还是忍不住唠叨;夫妻之间明明知道讲道理是没用的,可还是会忍不住去和对方争辩……

你看,我们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时刻,你先生在外面和朋友喝酒也是一样,如果你问他为什么,那他一定会向你倒一肚子苦水,告诉你他不得不如此,或是说得你哑口无言,或是你们大吵一架。

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看来你想从这个角度找到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我想提醒你一下,为什么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找到答案呢?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一个角度,比如从心理学视角进行观察和解释。

我会这样理解,你先生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生活模式,在他的周围有太多人和他一样,也是用这种模式在应对每天的生活,不是他乐在其中,也并非他不得不做,而是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种生活模式。

一段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能以聊天的时间来计算,你先生和他周围的朋友一聊天就是五六个小时,而回到家只有几句话,那就说明他对待周围的朋友比自己的家人亲吗?这个想法是不成立的,这就如同两个小朋友打架了,父母去批评自家孩子一样,不能因此就说做父母的分不清谁远谁近了。

你先生和朋友聊天也好,玩手机打游戏也罢,不能说那些人和游戏离他的生活更近,那很可能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所以你要适度地去尝试和他沟通,表达你很想理解他的愿望,告诉他你很想和他聊聊天,为他做点什么。

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感觉到温暖、感觉到被支持的时候,他会一意孤行地坚持固有的那种套路(也就是我所提到的生活模式)吗?如果那样的话,这人未免有些太过不识好歹了。

男性也好,女性也罢,都需要感受到家的温暖,都需要来自亲密关系的情感支持。

面对亲密关系,我们都有太多的任性与无奈,其实这时候需要我们从那些不舒服的体验中跳出来,在“他总是这样”的确定性想法中走出来,尝试从不一样的视角观察对方,更需要深入地观察这段关系。

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鲜信息进入到你们的生活,你们的生活模式才会有更多改变的可能。

作者树辉:实战派心理咨询师、树辉心理创办人

微信公众号:树辉心理驿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想做一个树洞类型的公众号(qq小程序树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8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