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去花是什么平台正规吗(拿去花app怎么样)

拿去花是什么平台正规吗(拿去花app怎么样)

有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就是你日常用的每一个APP,基本上都有一个模块,叫“你想不想借钱花”。

譬如阿里系有“借呗”、“花呗”,腾讯系有“微粒贷”,京东有“京东白条”、“京东金条”,美团有“美团借钱”、“美团月付”,滴滴有“滴滴月付”、“滴水贷”,携程有“拿去花”、“借去花”。

经常地,还用有点拙劣的伎俩引诱让你去使用借钱功能。

譬如,到了付钱的环节,会蹦出来一个醒目的提示:“点我,再减两元。”如果你一点,就会跳转到请你开通借钱功能的页面了。

再譬如,当你完成一笔支付的时候,会收到短信,说你获得了XX元的红包,然后给一个链接让你去领取,这个链接进去就是请你开通借钱。

有人说,平台借钱业务这是方便消费者。可是,明明绑定一张信用卡到微信和支付宝,就能解决所有支付问题的便利性了,为什么还要去每一个平台开通借钱功能?

就图它们拉新奖励的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现金,或是平台时不时送点儿红包的活动?

要知道,开通一个信用授权容易,要注销一个信用授权,却隐患无数。每多开通一个借钱,每月就多一个还钱的平台,管理还钱不嫌麻烦吗?

你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其实那些平台的借钱功能往往分两种。

一种类似信用卡,你每月按时还款是没有利息,分期还款才有比较高的利息;另一种则是消费贷,打款到你账上的时候,就开始按日计算利息了,你什么时候还清,什么时候才停止利息收费。

无利不起早。当如此多的平台,哪怕是主业跟金融都不搭边的公司,都要用尽力气要去干这件“求你来借钱”的业务,只能说明一件事:这项业务,盈利性极强。

如果你使用了“借呗”,或者“花呗”使用了分期还款,那么你面临的基本是年化10%以上的利息支付,而且是复利形式的。

是因为有什么急用而手头紧张吗?还是因为,分期还款看起来数字比较小,显得好像更划算?

比如一部市价5000元的手机,如果要按5500或者6000卖给你,相信没有哪个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但是如果告诉你,手机可以直接给你,然后每个月只要还460元,坚持12个月就能还清了耶。如果还觉得太贵,那就每个月只还250元,坚持24个月,就还清了耶。是不是顿时感到了,好像蛮便宜的!

如果你选择了这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借钱给你的平台,就赚到了丰厚的收益。这买卖盈利性极高,实际上,“借呗”在现实中真正的年化收益率往往要在15%以上(1万块钱滚动借5年,总共需要还2万多的意思)。

小额贷,往往意味着高利率。所以一旦走上了各种小额贷款借钱、分期还、再借、再分期的循环里,基本就是走进了打工还利息的死胡同了。

如果你赚钱的速度跟不上利息增长的速度,那最终面临的就是个人信用破产。如果你赚钱的速度能跟上利息,那损失的可能是一大笔利息,如果当初没有借那些钱,这些损失的大笔利息,本来就该是你的存款了。

比大平台的借钱业务更为野蛮的,是多如牛毛的野性借钱APP,各种套路层出不穷,引诱金融常识较弱的人去上套,最后催收手段不堪入目。

贷款功能本来都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而银行是一个强监管的机构,在很多事情上,底线也比较高。

所以你几乎听不到,大学生因银行贷款而毁掉人生的故事。你经常能听到,某某大学生因网贷欠下巨额负债,从此人生毁灭的故事。

因巨大利益驱使,而诱导别人去借钱,甚至鼓励他们去进行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利滚利使得借钱人不堪重负,最终在暴力催收下不得安宁,是诸多小额贷最恶劣的地方。

家长们从小仅仅教育小孩温良恭俭让是不够的,还要教给他们起码的金融常识,等他们走出家门、外地求学或是步入社会的时候,在金融陷阱中才能有所警惕,降低被毁灭人生的概率。

可前提是,家长们本身需要有基本的金融常识,这又是听起来都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了。所以,我觉得,学校真的是非常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铺陈好金融常识教育的。


题外话

人类的本能是畏惧大数字,而能在小数字中感到安全。

譬如我妈经常跟我说,这投资股票啊,我一般只买低价股,安全;高价股我是不会碰的,风险太大。

我就跟她说,你5块钱的股票跌到4块,好像只跌了1块钱,其实是跌了20%,两个跌停板啊;100块钱的股票跌到90块,看起来可是跌了10块钱,其实只有10%,只是一个跌停啊。

道理都懂,可是她还是只喜欢买低价股,还经常说,3块钱的股票,还能跌到哪里去。

我就不跟她再讲数字理论了,我相信人类的本能使然,绝对数上的小数字才有安全感,而往往对百分比没有直观的感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7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