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及规范
第313篇
ABC库存管理标准
一、基本原理
ABC管理法的要点是把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分类,从中找出最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C类),并把主要精力集中用于处理好关键的少数。这样在项目上虽然抓住的是关键的少数,但在相关的因素(如奖金占用)上却抓住了多数,因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要内容与应用规则
(1)分类法的一般应用步骤。
1)收集数据。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和内容,收集有关的数据,作为进行分类的依据。
2)分类与计算。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按要求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其数量、金额及其所占百分比等,然后进行汇总。
3)编制ABC分类表。
4)绘制ABC分类图。
5)确定重点管理方式。根据ABC分类结果,对三种类别的对象进行有区别的管理。
(2)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价值和重要性各不相同。如果对所有物资不分轻重、不分主次地一样对待,其结果会事倍功半。应用ABC分类法将物资依其金额大小区分为A、B、C三大类,然后按其重要程度施以不同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可以收到最好的经济效果。
(3)进行ABC分类的步骤如下
1)确定管理对象。对象可以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工程处的物资,也可以是一个施工队、一个工程项目、一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物资。
2)统计前一期实际消耗的物资品种、数量、单价、金额,核实后作成卡片。
3)按金额从大到小对卡片排序。
4)按照排序,先大后小,将卡片资料列入ABC分类表,计算品种数累计百分比和金额数累计百分比。
5)将占金额累计百分比70%左右的物资划为!类(其品种数累计百分比一般为10%左右);把A类之后金额累计百分比约20%左右的物资划为B类(其品种数累计百分比一般为20%左右);把其余约占总金额10%左右的物资划为C类(其品种累计百分比一般为70%左右)。
(4)分类后,对A、B、C类物资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1)A类物资占用资金多,要严格控制订购量,力争减少库存,实行重点管理。
2)对A类物资,要正常管理,按经济批量订货,按储备定额储备。
3)对B类物资可放宽管理,集中进货,以节省订购费用。
(5)A、B、C分类法适用于开放型的买方市场(指买方在市场上占有主动权)条件下;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例如分配物资)就不能完全按上述措施管理。
(6)应用ABC分类法应注意的问题。
1)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不同所需物资的种类不同,故!"#各类物资的构成也应不同。
2)ABC的分类是人为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品种数与金额数的比例关系。各个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只要通过分类能划分出应重点管理的物资品种即可。
3)在过去的分类实践中,往往对B类物资的特殊性重视不够。B类物资是处于A、C两类之间的物资,应划多大范围用什么方法控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4)分类一般是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按占用金额大小划分的。C类物资占用金额小,不等于在生产中就无足轻重。不过,由于加大了储备量,所以这些物资的需要一般能够得到保证。但是,某些按占用金额分属于C类的物资,如果是生产关键用料,资源短缺,企业储备量又不足,就应将这些物资列入A类,加强控制,积极组织资源,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这是##(2022-06-19 19:03:09)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