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膑兵法》里有一段对话。
齐威王问:“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怎么办?”
孙膑说:“先用少量的兵和勇敢的低级将领去试探,别一开始就想着取胜。”
再问:“我强敌弱,我众敌寡,怎么办?”
答:“诱导对手,迎合对手的心理,让对方来交战。”
三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怎么办呢?”
答:“避其锋锐。”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第一步就是“让”。这不是软弱,而是做人的弹性,只要借助反弹力,就可以获胜。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发现,总是“当仁不让”,就会和别人硬碰硬,吃亏的总是自己。
因而,聪明的人,总是让人一步,虽然有一些怂,但事后会很精彩。
02
第一,让普通人有活路,厚德载物。
每个人都喜欢往高处走,这是理想。但是你不要忘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失去了根基,你走得越高,越难以立足。
一个人的位置越高,那么他脚下的“根基”就越大,否则就是能力无法支撑理想。
春秋时,齐景公去打猎,拿出弓箭,朝着一只大鸟。一个百姓忽然冒出来,把鸟吓走了。
齐景公很生气,要抓住那个吓走鸟的人。
大臣晏子说:“对一个不知情的人进行惩罚,这是‘混乱’,也叫‘暴政’。”
因而,齐景公不再追究此事。
冬天里,到处下雪,齐景公说,不觉得冷啊。
晏子说:“你有狐皮大衣,当然会如此觉得。看看那些没有衣服穿的人,就冷了。”
因而,齐景公打开仓库,把衣服分给穷人。
西汉文学家刘向给晏子点赞,说:“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亲附。”
聪明的人,把自己放在人海里,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哪怕自己有了好的位置,仍旧会降低姿态,问计于民。
很多时候,把别人举得高高的,自己就得到了“口碑”,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帮助。
03
第二,让贤惠的人有出路,善于用人。
春秋时,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鲍叔牙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举荐了管仲。
管仲阻止过齐桓公继位,还拿起弓箭,射向了齐桓公。之后,就逃到鲁国去了。
齐桓公不计前嫌,安排人去鲁国,把管仲接到齐国,并且主动迎接,恭恭敬敬地请教。
孔子对管仲的才华和成绩,赞叹不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当我们赞美管仲的时候,更应该看到,齐桓公善于用人,对贤惠的人,总是网开一面;鲍叔牙善于用人,把能力更强的人,放在自己的前面。
任人唯贤,这是自古以来的美德。如果你能够学会的话,在你的身边,会有一群聪明的人,帮助你做很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就是聪明人里的王者。
04
第三,让仇恨的人有退路,心胸大度。
说起仇人,你一定会想到“咬牙切齿、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词语。
如果有机会,把仇人碾压一番,就是出了一口恶气。否则你会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事实上,让你放不下的,不是“仇人”,而是“仇恨”。
你恨别人太强大了,恨自己太软弱了,恨社会太无情了,恨家人没有帮助自己报仇……带着仇恨生活下去,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气嘟嘟”,难以成功。
如果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肯定会形成严重的内耗。
唐朝时,魏征是李建成的谋臣。李建成和唐太宗争夺位置,算起来,魏征是唐太宗的一个“对手”。但是唐太宗却提拔魏征,对魏征的“建议”,慎重考虑。因此,魏征对贞观之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看过这样一句话:“知道一切,恕宥一切。忘了一切,乃得一切。”
放过了仇家,你会发现,生活云淡风轻。如果你心中有仇,就会走进死胡同,进退不得。
05
第四,让自家的人有前路,团结奋进。
在教育界有一个富人,叫李永新。
他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并且家庭很穷。
为了让李永新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家里的三个姐姐,主动做出了让步。一家人集中力量,把他送入了北京大学。
上学的时候,物理课上,做过一个“聚焦”的实验。
用一个废旧的白炽灯,在里面灌满水,然后放到阳光下;白炽灯下放着一张白纸。
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又恰好落到白纸上。很快,白纸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且冒烟,起火。
一片光,变成一道光,就是一股不一般的力量。一家人,一起帮助一个人,那就是“推波助澜”,结果一定会令人惊喜。
有道是,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懂得礼让。把有能力的人,变成家里的领头羊。只要事情成功了,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好处,一家人都会变成富人。
家人互相争执,互不相让,导致家庭一盘散沙,难以成大事。
06
在《中庸》里有一个故事。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抱着兵器,喜欢武斗的人,这是北方的“强”。用宽厚和柔软去教育别人,不计较蛮横无理的人,这是南方的“强”。
古人云:“君子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
一个人有了“让”的智慧,就能力大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得理时,让一步;无理时,让三步,彼此都有路。
愤怒时,让一步;平静时,让三步,一生都平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