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获赞是怎么算的啊,抖音获赞是怎么算的啊多少钱?

“太好听了,唱出了张飞和李逵手拉手在沙漠中骑着自行车的感觉,而且车轱辘还是方的。”

“老祖宗的快乐,我知道的太晚了!”

短视频平台上,“上戏416女团”5个“00后”女孩推出的戏腔唱段,观看量轻松破百万、千万。从几十万的留言里,你能看到很多年轻人爱到牙根痒,直呼“沦陷”了。谁也没想到,传统戏曲遇到短视频,竟如天雷勾地火,一夜之间俘获了无数年轻的心。

究竟有多火?前不久,抖音发布的2021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大约98.83%的国家级非遗戏剧项目都被搬上了短视频平台,非遗戏剧视频累计播放600亿次,累计获赞22亿次。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1倍。“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非遗戏剧中的濒危剧种,如潮剧粤剧扬剧闽剧华阴老腔等也收获关注。

一批年轻的戏剧创作者 各种耳目一新的传播形式

非遗戏剧在短视频流行,离不开一批优秀的戏剧创作者。最近广受关注的“上戏416女团”就是其中之一。她们是五名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京剧专业的“00后”女孩,毕业汇演后,带着尚未卸去的美美妆容,在楼道中即兴演绎古风歌曲《赤伶》。当时宿舍4个人分别使用青衣、花旦、老旦等唱腔,一人一句:“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这条抖音很快突破了500万人次观看,可谓一唱成名。

由于大学四年同住416寝室,网友们戏称她们是“上戏416女团”。老旦边靖婷、程派青衣杨淅、梅派青衣朱佳音、荀派花旦朱鹮、花旦程校晨都收获一批铁粉。五人仅抖音账号累计获赞2000多万。连她们自己也没想到,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或许因为“上戏416女团”中最受欢迎的老旦边靖婷是天津姑娘,天津网友对这个团队格外的“一往而情深”。

爆红之后,边靖婷回应网友互动时认真解释,她们唱的其实是京剧戏腔,并不是纯粹的京剧,“我们只是几个学了京剧十年的学生,唱的肯定不能代表京剧。我们只是想用这些年的所学,让一些从没接触过京剧的人,对京剧产生兴趣并且想了解京剧。”她认为,用京腔唱流行歌曲和古风歌曲,其实是把新旧艺术融合成了一个别样的作品,只是没想到这种创新赢得了同龄人的喜爱。

网友“运河”道出了其中的端倪: “戏剧之所以成为国粹,除了精雕细琢的唱念做打,还因为它符合了当时社会的欣赏风格和潮流,不是故步自封。你们之所以成功也因为能推陈出新,符合时代的才是有希望的。”

在短视频平台上,并非所有针对传统戏曲的创新都能被叫好(话说不被叫好的还算“创新”吗)。28岁的女网红小潘潘便是例子。就是那个因学猫叫出了名的小潘潘,改唱黄梅戏《女驸马》,也火了──被怼火了。很多网友毫不留情地留言斥责她乱改、魔改,称其表演从表情到腔调都轻浮,简直毁了传统艺术。不少主流媒体甚至包括央视“六公主”也点名或“内涵”批评她。狼狈不堪的小潘潘转而向黄梅戏表演专家吴琼请教,于是有了吴琼线上直播邀请小潘潘学唱黄梅戏的精彩桥段。一系列的争议与话题,引发满屏学唱《女驸马》,黄梅戏也成了抖音上年度关注最高的非遗戏剧。

依据相关视频数和获赞量数据,非遗戏剧前五名依次是黄梅戏、京剧、豫剧越剧秦腔。其中,黄梅戏相关视频累计获赞2.38亿,远超其他剧种位列榜首。最受网友欢迎的戏曲剧目有黄梅戏《女驸马》《天仙配》《小辞店》,豫剧《朝阳沟》《打金枝》《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越剧《红楼梦》《梁祝》以及京剧《沙家浜》等。

有着“戏窝子”之称的天津,在短视频平台上走心耕耘的创作者、表演者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其中,20年前那个“天津著名小孩”,如今的天津京剧院老生演员刘小源,在短视频平台上“不定时更新,以幕后娱乐为主”,前后也就推出了十几段袖珍视频,仍轻松获得不少“粉丝”的关注。她与20年前的自己对唱阿庆嫂那段,后面的留言满满的回忆杀:这小孩儿都这么大了啊,这日子真是不禁过啊!天津京剧小仙女,还记得她当年签名是“刘小o”呢!有些留言还有淡淡的感伤:那个时候李咏还逗她,没想一晃,李咏都不在了。更多的留言是暖暖的鼓励:国粹后继有人,加油。还有各种催更新:仅仅记录花絮,不解渴啊。

刘小源的佛系,在天津年轻演员里很有代表性,应该说他们借助新平台展示才华、拓展影响力的空间还很大。

文化自信国潮风起

青春少年迷上“老味儿”新传

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听戏曲古风“上头”时,您只能说,戏曲真的有点儿流行了。

相关大数据显示,“90后”“00后”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听非遗戏剧的主力,占总观众的52%。“70后”观众仅占10%。其中,河南网友观看非遗戏剧52.31亿次,成为过去一年最爱听戏的网友群体。这或许也是豫剧冲到戏剧观看数和获赞量前三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种解释,那不河南人口也多嘛。

“我是从 ‘上戏416女团’的《赤伶》开始迷上的,她们的《探窗》我听了50遍。”南开区高一女生佳音说。天津是曲艺之乡,爱听戏、会唱戏的人很多。佳音的父亲就是言派票友,没事总喜欢亮嗓子唱一段,她觉得好听是好听,但没动过学唱的念头。自打从短视频平台看到边婧婷小姐姐的老旦唱段后,她一下子着魔了,没事就学唱,还如饥似渴地搜索京剧相关知识。眼下,论起各个流派及传承,她都能如数家珍,还能像模像样地唱几嗓子程派青衣经典曲目《锁麟囊》。她说,身边不少同学都会唱那么两三句京剧,不然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国风。还有的同学疯狂迷上了越剧小生唱腔,其中有个喜欢尹派的女同学,《沙漠王子》“算命”那段唱得相当有范儿,学校里都有好几个甘愿每天为她排队买饭的“粉丝”了。同学们还为当今尹派名家茅威涛、赵志刚、萧雅,谁唱得更有味、谁扮相更俊雅而辩论、站队。

曾几何时,对很多人来说,京剧是爷爷奶奶辈儿房间电视机上的常见节目。这样的场景已随时代渐渐远去。去剧场看京剧,对年轻人来说时间成本较高,而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欣赏传统戏剧的门槛大大降低,这让戏剧的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

如果视野再放大些看,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变强,民族自信大增,国人蓦然回首,发现老祖宗留下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原来这般美好,于是非遗、国潮渐渐站到了“时尚C位”。去年的“双11”,众多“老字号”成了最具活力的潮流爆品,就是最好的说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之前在品牌推广等方面喜欢起洋名字、打“歪果仁”牌的,反而不香了。比如,某床垫在很长一段时期因精准拿捏了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用一个云山雾罩的叼着烟斗的洋老头做广告,着实收割了可观的票子。可时光演进到2021年,这个挂“洋头”的投机品牌却不灵光了。

时势变了,消费取向也变了。君不见,大街上,女孩子们穿汉服已无违和感。文化自信,国潮风起,传统在创新中传承,这或是非遗戏曲在短视频平台兴起的时代背景吧。

作为互联网网生一族,这届年轻人显然更会玩──非遗戏剧在短视频平台受热捧的同时,戏剧跨界也应运而生。在统计的非遗戏剧视频中,戏剧和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经常混搭。“上戏416女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怎么美怎么来,怎么飒怎么演,只要留住了传统戏曲的神韵与意境,又契合了当下的审美与趣味,就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跨界、混搭不等于无底线的乱改、魔改,好坏优劣之间的分水岭,网民大多还是看得清、分得明的──对小潘潘的明怼暗讽、对“上戏416女团”的喜爱有加,就是最好的诠释。

当非遗戏剧撞上短视频,当国潮风起,当年轻的表演者面对同样年轻的观赏者,当穿越、跨界和混搭成为审美日常,非遗戏剧也就不再局限于小众的传承与自娱。一个平台一两年内600亿次的累计播放量,无论如何都是个“有戏”的话题。岳付玉

来源: 天津日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3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