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时许,我所在的武威东路某小区的防疫志愿者群里,开始了惯例的志愿者接龙。处于接龙第一位的,永远是居委会党员干部夏毅俊,但20个志愿者名额总是像“抢菜”一样,几分钟后就能满员,其他人只能“明天此时”接着抢。
这个“防疫志愿者”微信群,从最初不到30人的规模,正在急速扩张,如今已经达到280余人的规模,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党员,有些党员在楼内服务,有些党员则奔跑在小区里。
志愿者名额靠“抢”
晚上抢到名额的志愿者,往往很快就会接到居委电话的上岗通知,任务则从第二天一早8时开始。经过一段磨合期,如今我们小区的志愿者的作息基本规律——
早晨8点,志愿者会挨家按户上门收取垃圾,每个志愿者需要负责两个楼栋,约70到100户,因此整个过程通常要大半个小时。
早上9点起,开始小区内第一波生活物资的运输。通常在这个时间端,叮咚买菜、美团外卖等平台的骑手开始现身,进入第一波小区集中送货的高峰,与此同时,一些货车也会运来诸如生鲜套餐、鲜奶、鸡蛋、米面等团购物资。这时候,志愿者就有很多事要做,卸货、核对名单、按各个楼栋堆货,然后三轮车、平板车、助动车都来了,身强体壮的男志愿者以及物业人员,则负责去各楼栋运货,如此反复多次。
而下午3点到6点,还会有这样一波生活物资的运输高峰,一直忙到晚上8、9点收工,不少志愿者还碰到过忙到晚上11点的情况。
我做志愿者的那天,一个下午就遇到了鸡蛋、蔬菜生鲜等多批生活保障物资。团长沈小姐来自12号楼,她说自己是通过就职单位找到了一家上游食品供应商,由此开团的。前一个晚上她连夜做了表格,重新核实所有团购物资,还在封控楼处特意做了标识,“关键时刻,我一定要为社区出份力”。她的丈夫则是当天的志愿者,负责搬运这些货品,一家人都上阵了。
我所在的这个小区属于中等规模小区,约有55栋楼,各自分散,方位并不好找。有些志愿者已经连续多日上岗,熟门熟路,有些志愿者第一次来,摸不清门道。这时候,微信群里就会反复出现一张小区地图,标注各种路径,方便志愿者按图索骥。
社区运营要有“平衡术”
生活物资多,小区居民的生活就能更有保障,但相反,这也会极大消耗志愿者的体力与时间,被“最后100米”所累。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小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公约,比如不再接受生鲜冷冻类、零食膨化类物资,那些用于改善生活的套餐等也暂时搁置,“把所有力量用于民生急需物资的配送中”。
这段日子,每天的核酸或者抗原自测也成了规律。比如,核酸一般需要一天,这时候就会分一波志愿者前往维持秩序,有的志愿者手拿消毒水在核酸地点四周喷洒,有的志愿者则负责扫码。这几天,气温骤升至30℃,志愿者身穿“大白”服,一天下来又闷又热,里面的汗衫湿了又干,但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当然,也有很多突发状况。比如4月9日晚间,临时又加了一轮核酸检测。居委会估摸着时间会很晚,在志愿者群内接龙,增补6位志愿者前来支援,结果几乎是“秒杀”,一口气有10多位志愿者报了名。
我很好奇,为什么每天的志愿者名额是20人?夏毅俊说,这也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的最佳配置,如果志愿者太多,防护服、手套等物资就不够用了,但如果志愿者太少,小区里每天的常规活和应急活都干不完,也会影响社区正常运营。
社区是一个共同的家庭,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和社区安全,微信群里这几天开始接龙为小区筹措防疫物资,居民也是纷纷解囊。这其中有“大额捐赠”,比如27号楼的邢女士一口气捐了60套防护服、100副医用相交手套、1000副一次性手套、60个医用帽子、40拼消毒酒精等,一口气送到了居委会。更多的是“小溪汇流”式的捐赠,数十个N95口罩、一箱矿泉水、十套防护服、几箱消毒水……居民都会把物资包好,放在走廊上,静待志愿者前来领走。
“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这个微信群,也是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的最直接阵地之一。有什么困哪,第一时间都在群里沟通。
我们小区的老年人较少,但有婴幼儿的家庭数量极多,宝宝的适龄奶粉、尿布、AD钙等,关键时刻都需要小区邻居互帮互助。有些居民会将需求发到群里,立刻有人帮忙解决;也有也居民自我协调后,将送货需求发到群内,立刻会有志愿者协助。
但老人也不会被拉下。在小区封控前,居委已经与区民政局再次核对了独居老人的名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志愿者去问一句”你还缺啥吗”,保证不落下一个人。
昨天晚上11点半,6号楼的一位志愿者在结束核酸支援工作后,又回到门口张望了一眼,在货架上看到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药。志愿者怕是急救药,立刻在群里联系55号楼的楼组长,晚上11:44分,楼组长在群里回复,这是家属送来的高血压药,老人已经睡着,可在第二天早上送达,志愿者这才放下心来。
作为居委会的党员干部,夏毅俊已经很多天没有回家了,食宿都在办公室,短短半个月瘦了6、7斤。白天,他会骑着电瓶车,在各个岗位上询看,哪里有急需,就搭一把手。凌晨2、3点,还能经常看到他活跃在微信群里,为一天的事务“收尾”。
我问他,小区有阳性患者,你天天在一线忙碌,怕吗?他说得很诚恳:我们也怕,但我们不上,谁上?
一个志愿者微信群,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社区忙忙碌碌的缩影。每天的事情都很细碎,送个猫粮、送片尿布、取个快递、电话咨询……但事情再小,都需要志愿者作为小区“摆渡人”去完成,这一桩桩大事小事,最后会汇聚成一个社区自治、互助的生动图景。
作者:徐晶卉
编辑:唐玮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