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书,看到陈眉公辑录《小窗幽记》,引用洪应明的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便想到前些时的一个网络热词“内卷”。我不懂什么叫“内卷”。如今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显得颇万能。若有什么不懂的,把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或者一个什么微信群,准会有人提供答案。至于答案是不是你要的答案,那就不好说,也说不好。也就是说,有了答案,仍然要考验你的判断能力和水平。
今天,我就把这个问题发到二十六年前我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过他们《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程的一个班级微信群。
杨厚君:经常看到“内卷”二字,始终不解其意。请教各位同学,“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谢谢!
李同学:杨老师好!我理解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相互倾轧。
黄同学:我的理解是,原本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拼搏的人,往下落一个层次,抢生活。比如说,原本上清华的,但排名有点靠后上不了心仪的专业,不去了,到四川大学当学霸去,专业随便挑。
李同学:也有清北的博士,去街道办做基层公务员。
赵同学:应该是说同一个小阶层内不理性的竞争吧。
杨厚君:有没有学术上的定义呢?网络时代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很多网络语言,似乎只能意会,很难定义。
李同学:也就是意会吧。
赵同学:内卷就是一种竞争,有点被逼的,非自愿的那种,不主动加入竞争又怕掉队。“内卷,网络流行语,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据2021年8月25日百度指数数据分析平台显示,“内卷”的整体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6999;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14886、最高峰值为88726,为2021年5月31日。这是百度词条的解释。
杨厚君:为什么会出现“内卷”现象呢?
李同学:人和货币都出现“通胀”,所以出现内卷现象。
赵同学:资源越来越紧张,比如学生考名校,考公务员等,学生越来越多,岗位就那么多。
李同学:是某种资源紧张。
赵同学:资源稀缺,竞争者众。
杨厚君:?总而言之,还是资源短缺,是吧?
赵同学:应该是这个意思,杨老师。
杨厚君:如果人的欲望或冲动被自我抑制住,“内卷”可能会好一些。对吧?
赵同学:是的,我刚想表达另外一个意思。所谓内卷,也可能是自己的一种焦虑,看到别人到了某个层次,自己不淡定了。
黄同学:资源短缺是根本原因,人失去拼搏的动力,或者想躺平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杨厚君:你这个解释好像有点牵强哦。
黄同学:上清华的欲望被抑制住了,去了川大,这倒底是减弱了还是加强了内卷呢?
赵同学:这是被动的。
黄同学:不见得。
李同学:资源紧张,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
杨厚君:所谓资源稀缺,永远是相对的,相对人类的冲动而欲望而言的。
赵同学:赞同。
李同学:赞同。就好比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产。
黄同学:一线城市回二线工作,算不算内卷?
李同学:不一定。
赵同学:不好界定。
黄同学:这种趋势就是内卷。
郭同学:我感觉还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这样卷下去有可能就是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黄同学:就像民族品牌,不想着走出国门与世界竞争,光想着国门割韭菜,就是内卷啊。
赵同学:可以用内卷这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但内卷的本意应该是有一种本人觉得被逼无奈,不得不去面对的竞争,但在外人看来,也许他不一定非要加入这样的竞争。
万同学:从系统论角度看,我认为“内卷”是通过过度竞争增大了系统内个体的消耗,但是系统整体并没有产生更大效益输出!
……
“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了吗?我似乎明白了,又似乎又不很明白。但是,内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系统,都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再回过头来看洪应明的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人说,云自卷自舒。其实,云或卷或舒,都是风作用的结果。如果把人比作一朵云彩,人所处的环境就是风。从哲学观点看,环境是外因,人本身才是内因。因此,决定人本身是卷,还是舒的终究是人的内心,也可以认为是自我的价值观。
当下的人们,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永远不会珍惜自已拥有的。所以,卷舒自如的人也就廖廖。
水到了大海才知道,所有的行程只为了奔赴大海。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0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