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常有家长和学生问:怎样积累作文素材

关于积累,我们需要达成以下共识。

1

单纯的摘抄,是不大可能见效的。还有的家长“越俎代庖”,帮孩子搜集名人事例、名言名句。心情可以理解,实际上是瞎忙。我们现在大多是“收藏型人格”,印点素材,买本素材的书,就以为自己拥有了这些素材,这实则是一种学习幻觉

2

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使用中积累。“输出带输入”,别无它法。很多人对“积累”这个词有误解,以为就是往仓库里搬砖。实际上,积累和所有的学习方式一样,不是仓储过程,而是化合过程。所以,积累不是抄写和背诵,而是通过使用来内化

3

而且,一定要集中且成体系,碎片的事例和名言的使用,积累价值是很低的。写作时,素材最好呈现出“面上的广”,但在积累时一定要做到“点上的深”。不要“拼盘什锦”式的,而是“一人一事一书一言”——熟稔一个人,深究一件事,精读一本书,细品一句话。

4

素材要“努力”尝试使用,且常常使用。我们并不缺素材,缺的是素材的“提取”能力。读优秀作文时,学生最喜欢感叹“我怎么没想起来”,其实不是我们记忆不好,我们“记”了很多,写作时却“忆”不起来。只有对一个素材反复使用、不断内化,了然于心了,写作时的 “想象”能力“超链接”能力,才能激发出来,进而达到自动化状态。这个素材的辐射面会越来越广,最终“包罗万象”。“文思泉涌”一定是无数次的“刻意练习”,绝不是考试时偶尔一次的“卯足了劲”。

5

另外,积累素材是为了论证说理,是思维的深度训练,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装点。高分作文,一定是要靠有深度的思维,有逻辑的论证。这本质上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靠碎片的摘抄是不可能办到的。所以,素材积累,要能够整理出来,要能够讲给别人听。

具体怎样做呢?这学期,让高三学生采取课前演讲的方式,每天课前3-5分钟,一学期,全班互助式地分享了好多有价值的素材。上次发了四篇《今天的学生,都在关注些什么?》,很多人留言认为学生思考很深刻,还有的说想看到更多,这里再分享几篇。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社会麦当劳化

黄嘉莹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提出,社会正越来越像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将人类的行为和心灵格式化。

(一)麦当劳的几个特点

第一,效率高。点完餐,1分钟就能端到你面前。

第二,标准化和可计算性。麦当劳的所有细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一份汉堡,面饼多大、夹几根蔬菜、肉饼的分量等,都有一套标准。全球都一样,谁做得不到位,谁偷奸耍滑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第三,可预测性。由于产品高度标准化,在不同的麦当劳店里,吃到的味道完全相同,符合预期。不一定很好,但是很确定。可你想到宫保鸡丁时,印象就没这么清楚了,因为一个厨师一个味。

第四,可控制性。通过无人技术来强化对人的控制。这些技术不仅包括机器和工具,也包括材料、知识、技能、规则、程序、方法等。

(二)社会的麦当劳化

麦当劳的这种理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必胜客肯德基沃尔玛、宜家……都深受麦当劳的启发,以提供高效率而标准化的服务著称,甚至连教育、卫生、保健等服务行业都受到其影响。即 “社会的麦当劳化”。

(三)优点

其一,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便利快速地以低廉的价格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二,确定性

比如你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里生活,你确定性地知道家里有电,有水,有 wifi,你确定性知道楼下公共汽车几分钟一班,开往哪里,你确定性地知道用外卖平台可以订餐,而且在规定时间可以送到。

(四)危害

其一,非人性化。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现代性的囚笼里。我们的生活被描述为:“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日常生活被日程表以及各种有详细数据的表单所限制,甚至就连出生或死亡都被规划得那么完美。这明明是让人觉得毛骨悚然的事情,但我们竟然还着迷于这种表面的高效率和安全假相之中。人类越来越丧失自我,成为没有感情的机械生物。

其二,对过程的控制反过来控制了人。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员受到生产线的控制,消费者和接受服务者本身也被当作物来对待,被驱赶着接受服务的全过程。

其三,最为严重的是,整个社会成为一张无所不包的大网,冷酷地控制了每一个人。现代合理化过程在表面合理性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不合理性(理性的极端就是不理性)。符合工具理性,却不符合生存理性。

其四,助长社会暴戾之气,网怒症频发。

这个社会变成了不可爱的格式化的社会,有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让我们以为一切都有解决方案,当看不到解决方案,人就会变得情绪化,变成一个鲁莽的、粗暴的人。

网上的愤青,所有激烈言辞的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应该给我提供的确定性,但是没有兑现,我就情绪激动给你看。用了化妆品为什么没变美?外卖为什么会晚到一会儿?投诉。

(五)怎么办

作者鼓励人们反对绝对的理性与合理化,并希望更多人能积极面对和修正麦当劳化,以防止某一天这个社会陷入崩溃的状态,最后能建立一个人们能够更加发挥作为人的潜能,更合乎人的理性的世界。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文字失语症

赵依恩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一)什么叫“文字失语症”?

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人们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

“文字失语”正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在某些场景中,“文字失语者”可以进行正常表达;但是当需要进行逻辑完整、复杂长篇的表达时,他们就会“宕机”。

正是这种表达能力的弱化,成为禁锢“文字失语者”们自由表达的枷锁,他们的日常社交因此被打乱,有人甚至因此陷入了被动的沉默。

(二)产生的原因?

1、媒介变迁

人们不断地追求更沉浸的体验,与效率更高的快乐。

所有的信息都被碎片化和感官化,深度的阅读变得更困难。

人们使用文字的场景越来越少,视频类内容越来越多,大脑大部分都在处理更好理解的图像,而失去了对文字的关注度。

这便使人们不再有时间去感受与输入更深刻的词句,自然而然地去选择效率更高的表达,如yyds。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不得不使用更流行更简短的语录去引人注目、吸引眼球。

久而久之,“梗文化”便逐渐替代主流表达,引发了大规模的失语现象。

2、受众习惯变化

用户需要能够最快速表达内心的途径,也就是通过——转发。

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他人文案,所有可见的表达都可以被借用。

于是,表达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多数人的语言输出全靠转发,或者再配上无数个“哈哈哈哈哈哈”……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

(三)有益处吗?

互联网是盛产新词新意的地方,其中不乏简洁生动又诙谐幽默的创造。

有人会说“我用脚趾在地上抠出了三室一厅”来描绘尴尬得浑身不适的状态,他们把文字游戏的乐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表达形态、拓宽了语言空间。

(四)危害是什么?

人们使用便利的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周密的语言组织,省去了从思考到表达之间的过渡阶段。

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失去了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网络用语被现实建构,同时也在建构着现实。言语和文字是需要思考和创造的,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会失去对文字表达的思考创造能力。使人们语言趋向贫瘠。

流行语的泛滥不可逆地损害了我们的语言系统和思考能力。就像是电子时代的通讯码,只传达结构被简化、语义被磨损的单一信息。

我们再也无法用更纷繁多样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叹咏了。

(五)应该怎么办?

词语纵然有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但新表达、新释义、新词组应该为语言文字注入生命力,而不是成为言语的“慢性毒药”。

必须培养对具体事物的感受力,多体验,多表达,而避免被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任意摆布支配,让我们走出“文字失语”的牢笼。

我们需要娱乐化的表达,也能在适度玩梗中放松身心,但面对一些相对严肃的议题时,理性的讨论不应在相顾无言后被流行语的浪潮淹没。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知识的诅咒

张倍宜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一)什么叫“知识的诅咒”?

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在给学生讲课时,是否感觉有些显而易见的知识,学生怎么也听不懂;如果你是位作者,针对某个事件发表了观点,你认为自己已经写的很明白了,却还有人在问你认为已经强调过的信息;如果你刚学会一项知识,想把这个有用的知识传授给朋友,朋友却对你夸夸其谈的东西不知所云……

你可能对这种场景感到郁闷,为什么显而易见的东西,对方就那么难以理解?

你要是找不到答案的话,或许是因为不知道“知识的诅咒”这个概念。

意思是一旦人了解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掌握这个知识的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也就是被知识诅咒了;当你的经验和别人不同时,就很难理解认同别人。

这当然不局限于知识,信息、消息、情报等都可能被“诅咒”。

“知识的诅咒”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差,它是由信息不对等引起的。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情侣间、上下级间、父母与子女间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或许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人听不懂我们的意思,但不是别人的做法不可思议,而是我们总是难以想到,别人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掌握着独享的信息。

(二)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自己的常识不是别人的常识。

因此,我们应放下固有的表达方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才能有利于双方沟通;

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方的知识,唤起对方脑中已有的信息。

设想一下,你从未吃过也从未见过西柚这种水果,这时别人向你介绍这种水果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西柚是柑橘科属的亚热带水果,簇生成串,皮薄软,果肉分瓣,颜色淡黄色到珊瑚红,多汁到微干,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第二种:“西柚是一种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如柑橘。”

哪一种描述更容易接受?毫无疑问是后一种。通过柚子、葡萄和柑橘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受新的东西,就变得很容易。

本身是很简单的材料,却能组建复杂的信息,利用它就可以让人的思维产生关联,唤起唤起对方脑中已有的记忆,运用对方已知的现成知识,更好的输出信息。一次性告诉大量对方不知道的信息等同于没说。

最后,我们应该扩充知识领域,多维度思考。尤其是在步入社会后,我们在一个行业里呆的久了,凡事会不可避免地从所处行业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当我们的知识体系足够丰富,思维变得灵活,遭受“知识的诅咒”的时刻自然会大大减少。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素材(积累议论文写作素材人物事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7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