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上一张亚马逊最新更新的SD广告竞价表。
图片来源:亚马逊广告
图中可以看到此次亚马逊SD广告出现了一个最新的竞价模式:VCPM(每千次可见展示费用)。与传统CPM竞价模式不同,传统的CPM模式是只要广告被展现出来就会计取一定的费用。然而VCPM是只有广告是可见展示时才会计取费用,这里对于可见展示的定义是:广告至少 50% 的区域在顾客的屏幕中显示至少 1 秒,则该广告即被视为一次可见展示。
SD广告是这两年才新出来的功能,和SP、SB一样卖家在后台自己就能操作。SD是功能更新最频繁,功能最为复杂的一个后台广告产品。
根据最近广告功能变化来看,亚马逊赋予了SD广告很多DSP广告的专属功能,一方面SD广告可操控性越来越强,展示位置也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由于新模块快速增加以及功能越来越复杂,对广告投放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帮助投放人员更好地理解SD广告新增功能和竞价模式的用法,下面就为大家深入剖析SD的功能以及投放策略。
众所周知,SD广告有两种定位模式:商品定位和受众定位。
商品投放包括商品和品类投放。品类投放是商品投放的补充,这两种模式广告的展现位置是一样的,只不过在目标商品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投放与推广商品相关的品类来扩大覆盖面,以达到较大的展示量。
受众投放与商品投放不同的一点是受众投放还可以在站外展示广告,受众投放的人群定位包括在营销浏览定向,以及新推出的亚马逊消费者,包括预先创建的“场内客群”、“生活方式”、“兴趣”和“生活事件”受众细分。
回到之前提到的新出的竞价功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对SD广告的受众投放进行“可见展示量”优化时,广告活动将仅限在亚马逊站内投放,享受亚马逊独有的电商人群,这样能保证一定的转化率和点击率。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旅程漏斗针对不同阶段的用户使用不同的投放策略,达到我们广告投放的目的。
转 化
这里需要做好商品投放的保护策略以及受众投放的“再定位”人群定向投放策略。
商品投放
则是将自己品牌类目中与这个产品相关或者有互不熟悉的产品全部列出,将这些产品的广告全部投放在本产品的详情页下,形成关联流量的闭环,这样就能降低流量的损失,提高流量的转化率。
受众投放
就需要使用转化率最高的“再定位”广告,也就是针对曾经看过我们产品但没有购买这部分人群的一个定向投放,在大促活动,像黑五网一会员日结束之后,专门开一个再定位广告去捡回一部分大促没有消化的流量,效果是非常好的。
品牌新客、点击次数
商品投放模式
与以转化率为目的的策略不同,这里需要做的是主动进攻,去蹭一些竞品以及相关品类产品和互补品的流量,用此策略进行投放的时候,相对于竞品而言,我们的产品要尽可能处于一个比较有优势的状态,做好价格和review星级的筛选,去投放那些价格比我们贵,以及星级比我们差的产品,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定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受众投放模式
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是以转化为主,而是尽可能地获取品牌新客,所以需要圈取足够大的人群。这里我们可以定位之前看过我们竞品,或者在同一大品类里面细分品类的消费者。“亚马逊消费者”里面的“场内客群”可以作为广告定位目标,场内人群是指很有可能购买特定品类产品的受众,这样我们就可以精准定位到我们品类里的人群,提高这部分人对我们产品的购买意向。
展示量
以展示量作为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广告最大的去触达覆盖我们品类外的人群,建立这部分人群对我们品牌的认知度,当这部分人群未来准备购物时能知悉我们的产品并将其纳入考虑范围。
商品投放
我们可以把除了我们品类以外的所有品类,全部作为这个“商品投放”广告的目标范围,并将竞价模式改为VCPM,这样就能尽可能大的扩大广告的曝光范围了,同时需要确保广告图片足够吸引人,这样才能让人记住。
受众投放
我们可以定位我们产品品类外的细分品类的消费者,继续采用VCPM的竞价模式。在选择“亚马逊消费者”时,也可以根据生活方式和兴趣等相对于更加广泛的特性来定位人群,实现最大化的覆盖品类外人群的目的。
在产品新品阶段,我们尽可能以“推动购买”作为SD广告的唯一目标。因为前期新品需要注重数据的积累,有一定的销量和竞争力之后,就可以以提高购买意向为目标了,等到产品到达BSR或者类目前列时,需要突破流量瓶颈,这时就可以以“建立品牌认知度”为广告目的了,保证广告最大的曝光。
最后总结一下,卖家在前期可以自己在后台去投放SD,等到有了效果,积累了一定的人群数据之后,再采用功能更加丰富,流量主来源更广的DSP广告,发挥广告的最大用处,实现最佳的效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7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