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一些打工一族来说,工作已经成为了食之无味的“鸡肋”,但抛之毕竟可惜。要抛弃现在还算安稳的打工生活去开拓新天地,谈何容易?市场风云变幻,对于从没在“战场”上厮杀过的打工一族来说,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输得片甲不留铩羽而归。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放下现在的工作机会,投身未知的商场,机会成本是相当大的。
在某个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位创业成功者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的观点与人们常说的“坚持就是胜利”不同,他的观点是“创业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解释是:如果有A、B两种选择时,选 A获得 50 元收益,选 B 获得 200 元收益。那么如果投资者最终选 A,“机会成本”就是 200 元;选B,“机会成本”为50 元。机会成本越低越好。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利益,所以又称“择一成本”。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能拥有国王的权势。我们选择做一件事,必然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选择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譬如,我们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职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现在我们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我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机会成本总是针对具体方案的,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 A,则必须放弃其他的投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行投资方案A的一种代价,被称为投资方案人A的机会成本。例如我们有一间空房屋,如用于出租可收入年租金! 万元,但若用于开店可获得年收入3万元,我们选择了开店而放弃了出租,那么年租金1 万元就是我们开店的机会成本。再比如高中毕业之后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参加工作,每年能赚1 万元,4 年可赚 4 万元;二是进人大学学习,时间是4 年,那么上大学就必须放弃工作并赚取 4 万元的机会,所以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4 万元。可见,机会成本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本”,它不是一种支出或费用,而是失去的收益,这种收益不是实际发生的,而是潜在的。
凡是有选择的地方,就有机会成本存在,同时还有潜在的风险,考验着你选择的每一步。
正因为机会成本是潜在的,是我们作出另外一种选择有可能获得的收益;有机会成本的地方就有风险,当机会成本或者风险过大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抉择了。以上面的例子来说:这间空屋子如果拿来开店,一年可能获得3 万元收入,但如果时运不济,也可能亏损甚至血本无归;而出租的话尽管收益欠佳,风险却小了很多。如果你是屋主,你是愿意承担风险去获得可能的高收人呢,还是为求保险而安于低收入呢?如果你是一名高中毕业生,你的某一项特长让你现在工作的话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报酬会水涨船高,那么你还会读大学吗?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有;首先,大学毕业后必须能找到工作,而你的特长在现在是资本,到那个时候情况可能就不同了,一种热门的行业很容易就人才饱和,3 年河东、3年河西并不是耸人听闻。而且大学毕业后工作的月薪必须比现在可能得到的工作更加丰厚或者更加有前途,否则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太高了。
工作和创业之间选其一,也存在着机会成本问题,如果我们选择创业,那么现有工作带来的所有收益都是你创业的机会成本,所以在公司里,工资越高的员工单飞创业的机会成本也越高。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唯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中文谚语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形容这种情形:穿鞋的怕光脚的。为什么呢?因为光脚的人没有什么可损失的。
甲开了一家餐馆,开业后,餐馆效益一直不佳。如果甲继续坚持,可能就继续赔钱,也可能会时来运转;如果甲放弃继续经营餐馆,改行卖服装也许会很快成功,也许还会失败。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虽然甲的最终结果肯定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但是放弃所付出的成本远远要比坚持付出的成本少。因为如果坚持就意味着浪费时间,也许有这些时间还会发现新的创业机会。以最低成本换取最高利润,才是成功商人的最佳选择。在 21 世纪,时间是最重要的成本。放弃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无疑是将“机会成本”最小化。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5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