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人员搞副业违法吗事业单位人员兼职被发现,事业编副业算违法吗?

事业编人员搞副业违法吗事业单位人员兼职被发现,事业编副业算违法吗?

高光时刻:

【01:54】跟着国家走,拒绝“卡脖子”

【03:10】知识产权是否归属原单位?

【04:19】解锁副业的不同姿势

【05:52】实操能有几多愁?

【07:10】知产作价入股,结构怎么搭?

【10:32】流程合规图鉴

【13:43】漏,对职务之便say no

【19:10】免责机制,放开手脚

陈小仙: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合规风向标》。合规风向标是一档访谈节目,专注于合规领域。我们会邀请合规领域里面的专家学者资深律师来探讨合规相关的议题和热点。今天我们特别有幸邀请到了观韬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蔺东升律师来探讨合规相关的话题。

蔺东升:大家好,我是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合伙人蔺东升。我主要从事的业务领域是投融资合规和日常公司业务。很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合规风向标》。

陈小仙:蔺律师刚刚提到投融资。现在整个国家对科创非常重视,推动科创很重要的就是人才,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国家近期也出台了大量的(政策),鼓励我们国有的科研人员,参与到创业创新当中来,但是因为过往体制、身份的原因,这里面会有很多相关的合规以及法律上面要处理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来探讨一下。首先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法律政策背景。


蔺东升:其实科研人员创业,或者说科技成果转化,它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其实历史还是蛮长的。


因为体制问题、开放程度的问题、国家对科技成果重视的问题,它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创板北交所的推出,国家对于所谓“卡脖子”技术的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科学家以及高校的教授,也把在“象牙塔”里面的技术成果拿到市场上做应用推广。但这里面可能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他与所在机构的问题,他拿出来转化的时候,所在机构有哪些权利。


陈小仙:我首先第一个想法就是知识产权。比如说,科研人员以前是在体制内,他是一个公务员,是在有编制的国家机构;或者(他是)高校机构的一个从业者,那么现在他出来之后,知识产权的归属怎么界定?


蔺东升:对于知识产权归属,我国的《专利法》做了一些比较原则的规定。通常,执行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它是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权利是属于你所在单位的。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执行起来的话,比如说什么叫做执行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什么叫做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其实有很多可以解释的空间,界限就没有那么明确了。尤其是可能科研人员有兼职,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可能没有经过单位允许的情况下,就在创办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归属就会更加复杂。


陈小仙:有没有比较典型的知识产权归属的案例?


蔺东升:比如说有些科研人员本身还在科研院所担任职务,在科研院所之间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实际上他又在外面有公司。这里面就可能有一个问题:创办公司是否经过了科研院所的同意。有的可能确实履行了所谓的内部的审批程序。但有的可能担心申请不会得到批准,在科研院所的职称、业绩会受到影响,所以并没有经过科研院所的审批程序,就设立了公司担任股东,甚至是采用代持的方式,完全由别人代持,工商注册上看不到有科研人员的存在。这是我们在实践中,经常见到的几种情形。


陈小仙:从国家大的政策法规角度来讲,其实是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创的,但是有可能他单位里面又会有一个规定。那么这个规定,各个单位都有很大差异。


蔺东升: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国家宏观整体政策层面是鼓励的,但可能在具体到高校或者是科研院所的话,还是有很多考虑。比方说创办企业或者兼职,会不会影响你的本职工作,这是一个比较难判断的因素。另外,你在外面兼职、创办企业,所在机构的知识产权有没有产权流失问题。刚才提到种种问题,导致在执行的时候遇到障碍。


陈小仙:这里面衍生一个(问题)。单位从实操落地的角度,为了去保证自己的权益,会有股权上面的合作。在股权的界定上面,怎么来去设计这个结构?


蔺东升:您说得对。为了防止我们刚才提到的资产流失的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到了好几种,可以将科研院所或者高校的科技成果到企业里面去转化的机制。比方说许可的方式,还有您刚才提到的获得股权的方式,把知识产权拿来作价入股,单位拥有一部分,科研院所拥有一部分,然后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人和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都可以奖励。国家规定的最低的奖励标准就50%,比方说科研院所,它的知识产权评估,形成的股权占30%。这样的话,对于发明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可以奖励至少15%的股权。


陈小仙:我们刚才讲不同的方式。比如说许可,有点像是知识产权的授权,那么股权又是另外一种。在治理结构层面,不同的情况都需要注意哪些合规的问题?


蔺东升:许可,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合同关系,把使用权给到被授权方,或者给到科创企业,它只是一个合同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价格是不是合理,许可费的合理性可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通常,可能还需要在单位内部进行公示。


股权的话就相对更复杂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话,知识产权是要转到企业去的。就是说所有权转移了,所有权就不在科研院所,而是到了企业。这里面也是需要注意“价格的公允”、是不是涉及到资产流失。通常会进行所谓的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完了之后,以作价入股的方式,进入到企业里面。


陈小仙:一个就是价值的公允,这个需要大家评估上面有一个共识,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空间。第二个,无论是知识产权的授权,还是股份的转移,它可能都需要有一个流程合规。流程合规一般是怎么来设计,能够规避一些风险?


蔺东升:按照现在法规的要求,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公示。公示完了之后没有异议的话,就可以进行转化,并没有到公开的市场去进行招拍挂,其实可以协商的,这是法律允许的。


陈小仙:有没有比较典型的案例,流程或者说估值有纠纷?


蔺东升:我们作为律师,其实很难去判断价格的公允性,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流程是否合规,比方说是不是进行了评估、公示,有没有异议。如果这些手续都完成的话,其实我们还是相信评估机构的专业判断。它评估出来的价格,作为律师的话,很难去质疑它的价格公允。


另外,知识产权入股这种方式,确实需要注意价格的公允性,因为之后进行资本运作或者上市的时候,监管机构可能会质疑你这个价格。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说评高了,比如说评1000万,但是可能监管机构觉得过高。过高的话,在上市的合规流程当中,也可能会引起质疑。我们有看到案例,有些就是会重新再评估一次。如果跟原来的价值相符的话,这还好。但如果和原来的价值相差比较大的话,可能就需要用现金的方式补足。甚至有的可能说不太清楚,干脆全部以现金替代了。这是一个事后的补救措施了。


陈小仙:从资本市场或者投资机构的角度,对这一类企业,风控合规问题主要关注哪些点?


蔺东升:主要关注的还是人和事。比如,这些核心技术人员的来源,是兼职,还是什么来源。他原来在哪里工作,跟原来的机构知识产权是否清楚。《专利法》有一条,在离职之后一年内,与原机构的工作或者原机构分配的任务相关的知识产权,还是归原机构所有。当然这条不能做扩大解释。


法院明确提到不能够扩大解释,因为要平衡原单位发明人还有现有单位之间的利益。你也不能限制人,就不能在新单位做发明了,所以这方面需要做一个审视。还有刚才咱们提到的流程是不是都做过了,流程上面有没有瑕疵。


陈小仙:您提到兼职人员身份的问题,职务方面有哪些合规问题是要特别注意的?


蔺东升:你提得非常好,职务问题确实也是需要注意的。不是所有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人,都可以出来创办企业的,比方说如果你已经是担任领导职务,担任副处长级别的,通常是不允许的,除非经过特批。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职务到了一定级别,你可能会有一些权力。你如果还能够在外面创办企业,或者兼职,可能会有一些“权力寻租”的问题。为什么在领导兼职创业上面会有更高要求,或者程序更加严格,这是背后的逻辑。


陈小仙:程序上面,会比普通科研人员在哪些方面会更加注意一点?


蔺东升:单位里面,审批的层级更高。另外就是对于你兼职的数量,也是有限制的。还有对于你薪酬、股权的获取也是有限制的。


陈小仙:前段时间北大方正重组,这个事情其实在行业里面广受关注,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校产。学校本身是教育或科研机构,在发展校产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相关问题?


蔺东升:学校通常都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比如说它的科技成果转化,通常是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的。资产管理公司代替学校进行资产的运营,包括持有它外面投资企业的股权。北大方正的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我的理解可能还是管控上面的问题。


陈小仙: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说事业单位的资产流失,我们是基于什么法律法规来对它进行界定?


蔺东升:只要是涉及国有,都会有国有资产流失的考虑,一定要从流程上把关,防止有国有资产流失。当然在法律法规层面,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防止在做决策的时候束手束脚,也有一些所谓的“免责机制”。只要履行了应该履行的程序,通常不会“事后追责”。


大家也知道创业科研风险很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时候能够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其实很难说。所以如果你是采用“事后追责”的方式,可能就没有人敢做决策了。所以法规层面明确,只要履行了相应的程序,不会事后追责。实际上,事前的风险规避以及在流程合规非常重要。


陈小仙:对于科研院所,或者说类似可以做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业单位,您有哪些合规的建议?

蔺东升:从案例来看,首先要在专业人士的参与下,比如说律师、审计师、财务、税务,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然后履行相关的公示程序。对相应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然后对奖励也要进行相应的公开。我觉得履行了这些程序之后,风险就会得到相应控制。


陈小仙:今天特别感谢蔺律师能够过来参与我们《合规风向标》的录制。今天意犹未尽,我们希望下次再有机会,就更加细化的各个领域的问题(包括您提到的税务)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感谢大家的收听。

– End –

本文撰写所需的信息采集自合法公开渠道,我们将尽力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不对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且不对因信息错误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开白、转载或出版,请联系后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2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