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师可以搞副业吗,在编教师能做副业吗?

上周有两天的工作日特别忙,心态又崩了,我努力的克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要去抱怨。但是人的情绪往往崩溃就在一瞬间。

我反复的问自己,每天应付检查做资料,打扫卫生,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吗?如果仅仅是谋生,那我完全可以换一份工作去谋生。

如果是为了家人的体面,那么在我8年前刚毕业就考上编制,就已经给家人在那个精神贫瘠、物质匮乏的村庄里赚足了体面。

一棵小草,一朵花的成长,都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和土壤,更何况是一个人呢,在不合适的环境里越努力,越扭曲和畸形。

编制教师可以搞副业吗,在编教师能做副业吗?

娇姐那天告诉我:其实很想对你说一句,暑假辞职吧。当然如果你下学期继续上班,我也是支持的。我们俩在2019年的时候通过写作认识的,她知道我内心的追求和渴望,并一直在支持我做的事,我们还一起做了读书会。

上周五的下午,我告诉闺蜜,我又想辞职了,她说辞就辞吧。

但是当大家都支持我的时候,我内心却突然恐惧了,觉得心里没有了底。这种感觉连我自己都惊讶到了,我的恐惧为何而来?从2019年我就开始为离开体制做准备,积攒可以离开的能力。

等这一天来了,我为何恐惧感会这么大?

01

直到昨晚我再次翻开《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寻找到了答案,作者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就在浙江大学任教。那份工作有他喜欢的部分,比如学生、教学和咨询,也有不喜欢的部分,事业单位的种种约束。

作者在离开浙大的时候,也经历过很多次挣扎和纠结,比如,我就不能用业余时间做咨询吗?我就不能等过几年分了房子,一切都稳定了再离职吗?

并且作者从浙大离职的时候,并没有立刻成为自由职业者,而是去了另一个高校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当时想的是,反正在高校里很自由,只是上两天的课,我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做自己的事。现在看来,其实不是我不知道怎么选择,而是内心害怕。

读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心理路径和作者是一样,这份工作有我喜欢的学生和教学,但是不喜欢的部分占据了教学。导致我更想赶紧离开,而作者学术背景这么高,在浙大离职的时候,内心里还是害怕的。

作者说就不能利用业余时间做咨询吗?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就不能利用业务时间做副业吗?等副业收入稳定了,再离开这份工作。

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做了这一件事,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另外一件事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总想把鱼和熊掌都兼得。

就像我,从2018年开始接触自媒体,2019年正式下水自媒体,直到今天还是做的不温不火,和我同时期起步的人,早已切换了赛道,实现了跨越式成长。

所以,作为我,这么一个渺小的个体,我接受的自己内心的恐惧感。而不是像周五那天,谈到要离开,被内心的恐惧给吓到了。

作者说:职业转型是一个自我过渡的时期,旧的自我和新的自我还在不断地此消彼长,我们会一直处于撕裂的、焦虑的状态,直到某个契机表明,我们不能再逃避选择了。这时候,真正的转变来了。

这就是职业转型的过程,从萌芽时期的念头,到不断地尝试,到新旧自我相互撕扯的过渡期,一直到转型完成。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而且有时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读到这段话,我豁然开朗,这不就是当下的我吗?在不断地撕裂,焦虑,这其实是新的自我在不断成长起来,和旧我自我产生了冲突和摩擦。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可能转机就要到来了。

接受了内心的恐惧,现在要问自己,离开了,我能接受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没有收入。即使没有收入,我设想了一下,自己目前是有存款的,而且这个存款,在亳州生活两年,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离开之后,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收入从哪里来?

02

基于我过去所有的尝试我梳理了一下自己可以变现的技能:

2018年做过私人摄影约拍,一下子就接到了10个客户。现在摄影技能没有再继续精进,只是作为自己的爱好。

主持活动500-1000/场不等。现在主持这个技能也不想深耕,只是作为爱好,因为后面我想转型做人物采访。

我在慢慢摸索我人生的主线是什么,目前还是以写作为主线,打造个人IP。

2019年接过公众号文案,当时的市场价每个月8-15篇/2000一个月。(现在的市场价最少也要3000一个月吧)

同时还有几个平台写作的流量收入和广告收入。

2021年在考研,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停更了。

03

假如我现在从体制里出来,我该如何搭建自己的收入系统?

①自己5个主要的自媒体平台,每个月持续认真更新,流量收入至少会有500-1000,这是我的保守估计。因为现在没从体制里出来,自己关于账号的定位、很多想法都不能遵从内心去执行,这个给了我太多的限制。

②找一份线上固定的收入,即使不多,也不至于我刚离开,就断了稳定收入的这个焦虑感。(谈到这个,上周看到为友的招聘,她们的理念是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想要的职业道路,并且有行动力去实现。

我觉得我和她们的理念太契合了,我不就在职业转型阶段吗?并且我认识了很多和我背景经历相似的人,都有职业上的困惑,然而以我自己的能力,我还不能够去帮助她们,所以我在内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出来,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有迹可循。)

为友的招聘里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既能让你快速成长、拿到结果、创造价值,又能让你在工作中有很强意义感和幸福感的团队。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寻找的工作吗?

更重要的是:她们是线上办公!!!也就是说,即使我在亳州,也可以完全接洽这份工作。

她们一共招了1个全职岗位、4个实习岗位。

我第一眼看上的是会员产品经理,这个全职岗位,虽然没有把握能够拿下这个岗位,但还是去试了,因为是线上办公,收入底薪是8-12k/月+五险一金+绩效。

入职时间是:7-8月,刚好如果应聘上,这边就可以办理辞职手续,无缝衔接,一下子就解决了收入问题,并且这是一个成长性和发展性空间都比较大的工作。

即使不行,我还可以试试她们的实习生岗位1500/月,文字内容运营实习生和我非常契合,每周投入至少25个小时。那我还是有时间去做自己其他的事情,我还在简历的最后加上了全职岗位应聘不上,实习岗位也行。

上周四晚上接近凌晨投递过去的简历,她们说3天应该就会回复,我正在等消息。

③可以和娇姐继续做付费社群和读书会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还说道:“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职业转型是先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作计划,并逐步去完成,可实际上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在这个过程中,计划通常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不断的尝试反馈能告诉我们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这个路径才能变得清晰起来,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在看到为友的招聘的时候,我去问了我的职业生涯咨询师,她告诉我产品经理跟之前定位的内容产出略有差距,不过可以试试,产品经理更偏向事情,而我更偏向影响力发挥。这个阶段可以多泡不同的项目,尝新,小步实验。

我想到了我的咨询师娜里跑在这个时期,她之前在体制内也是特别想离开,但是对于离开的方向和路径是不清晰的。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方向。

就像我现在一样,路径不清晰,但是这个路径也不是能按照计划一步步走的,因为成长就意味着变化,并且有外界的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要去落地实践,如果这件事不行,就再换一件事。好比我们去街上买衣服,你有了目标,想要买一件连衣裙,可是这个裙子不穿在身上,你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也可能你最后买了半身裙或者一双鞋子回来,这都是说不准的。

同理,职业转型阶段,也是要反复尝试。

5月马上就要结束了,2022年就快要过去一半了。我准备用1-2年的时间完成职业转型,一边投简历,一边做其他尝试。

与此同时还在林安的【自由会客厅】里做内容共创,把每周大咖直播的逐字稿整理成一篇可以传播的公众号文章,这些直播嘉宾基本上都经历过很大的职业转型。每次整理这些文章的时候,对我来说都是二次吸收加工、创造的过程。

我很喜欢这个过程,在这些职业转型过来人身上,我可以有迹可循,看到更多转型的样本,从而对标我自己的职业转型之路。为我自己的转型之路添砖加瓦,还想在里面学习人物采访技能,为接下来写100个小镇姑娘的故事做准备,同时,看能不能把这100个小镇姑娘的故事出书,打造一个小镇姑娘IP。

写到这对于离开后的最坏结果,其实已经做了准备,没有了恐惧。

人生有时候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勇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1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