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丁逸峰,16年辞职成为独立摄影师,环球旅拍60多个国家。ND Award影赛建筑类银奖,澳洲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第三名。
想到写这篇主题的文章,是因为我看到了两个内容。
一个是米拍等摄影社区发起的探讨:如今众多网红都开始撰写五花八门的拍照、修图教程,刚入门的影友反而会显得茫然。另一个则是自己的教学群里,也陆续有人让我推荐适合初学者的书籍。《纽摄》的内容在数码时代显得有些过时,而国内出版社的摄影书又良莠不齐。
所以我决定写这个关于“摄影教程”的教程,既会推荐各个阶段影友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跟大家讲明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心态。
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顺序原则是先基础后进阶、先实战后理论。如果反过来,就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局面。
一、入手相机、首先看官方说明书
很多影友买了第一台相机之后、迫不及待想要提高水平,就在论坛或者前辈的推荐下买了以《纽摄》为代表的众多摄影书。
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纽摄》成书于胶片时代。所涉及的内容,例如过于强调“手持测光表”,已经不适应数码相机。此外,这本书也没有针对特定相机机型的操作指导——而“操作不熟练”却恰恰是绝大多数初学者的瓶颈所在。
事实上最适合刚入手相机阶段的教程就是官方配置的说明书:里面既有关于“白平衡”、“测光模式”、“曝光档位”等基本概念的详细介绍,也有对应机型的设置方法。这些才是初学者最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二、了解光线和构图
在掌握了相机的基本操作之后,再去补充关于光线和构图的知识,基本上就能拍出跟普通人完全不一样的照片了。
在此推荐两本书,迈克尔弗里曼的《光线与用光》和《摄影的视界》。前者能告诉你不同光线的特点和选择黄金拍摄时间;后者则是图文并茂地介绍几种常用的构图思路。
或许做了点功课的读者还会知道弗里曼的另一本书《摄影师的思想》,但是我觉得那本书写得不好。不如先把基础打牢,等水平够了,去直接去看真正的大师所探讨的拍摄思想。
三、学习后期修图
在后期这块,我就不推荐去通过看书来学习了。
一方面是因为书籍毕竟只能有静态的截图和文字描述,无法展示修图软件中一些操作的细节;另一方面是书籍从编写、审校、印刷再到最终上市,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很长(如果是从国外引进的书籍,需要更久),修图软件的界面和功能都会更新好几代了。
但是我也不建议初学者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看一些网红的“几分钟修图出大片”之类的碎片化视频教程。有些所谓摄影师其实自己拍得就不好,还为了流量会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网红风格”,容易把人审美带偏。
国内的话,“Thomas看看世界”的几个收费系列后期课都很精品,而且是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修图工作流程,这个就非常重要。虽然我也有类似的线上教程,但是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技不如人、讲得没他好。
国外的话,我最喜欢的就是《Photographing the world》系列,有配套的中文字幕。为啥我还要推荐一套外国的教程,是因为这样可以拓展影友的风格和思路。
在掌握了基本的前期拍摄和后期修图技巧后,再按部就班地出门采风几次,积累的作品基本就能达到“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的水平了。这个签约的头衔和图片销售稿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借此鉴定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专题知识学习
在基本功过关之后,下一步就是考虑如何拍摄有特色的题材,争取通过大片来斩获一些国际正规影赛的奖项。
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不同题材所需的专业知识。比如想拍摄海景,就要掌握潮汐涨落的规律、不同海景形式对应的曝光策略和配套滤镜的使用方法;比如想拍摄银河,就要知道天文知识、模拟软件的用法、独有的曝光策略和额外的后期修图操作。
用来学习的素材也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有针对性地去学,不太可能像入门阶段那样还能有完整、系统性的教程。比如我这段时间在家自学深空摄影,前期拍摄的操作是靠天文台的官网说明书,后期处理方法就是在B站上寻找博主分享的视频。
五,审美和理论
老实说,因为一些政策法规上的原因,欧美国家的经典影集、理论性书籍难以引进,导致国内摄影界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即便年轻一代摄影师通过互联网渠道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但主要都是集中在模仿国外的网红风格和一些大场景的风光片上。
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比如建筑摄影,有个绕不开的东西就是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其类型学的创作手法和Candida H?fer等代表性摄影师作品,几乎是当代理论的基石。而国内对此知之甚少,也就让建筑摄影师们的创作理念受到了局限。
因此,在掌握了基础拍摄技巧和进阶的专业知识后,如果想要做到推陈出新,还是得多去看不同流派大师的影集作品和前沿的影展。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的是上限,指导着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向。
具体的学习渠道,长辈可以考虑中国摄影出版社、后浪出版社的书,他们还是引进了一些外国经典的;年轻人如果英语不错,完全可以通过香港的代购渠道直接购买原版影集来看。
最后,不要去学的内容
这是一个会得罪人的话题,但是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有些话还是不吐不快。
摄影器材商家为了赚钱,会以教学的名义邀请摄影老师去做不同主题的讲课。通过免费的活动招徕人气,顺便推销下自己的产品,这本身无可厚非。几个大厂的签约讲师水平还是在线的,分享的内容也比较有干货。
但是也有些小品牌厂家或者三四线城市的线下课,受制于有限的预算,亦或是赚一笔块钱就跑路的心态,请的老师水平一言难尽。比如他们真的会为了多卖出几块渐变滤镜,而刻意贬低“包围曝光”的功能,这就非常容易误导人。
高效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个从中学时代开始就非常懒、但是最后学历也并不差的人,我一直非常强调学习的方法。与其花大量时间还白费力气,不如去抓住重点。
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
这是在掌握了基本的前期拍摄和后期修图方法后,就要面临的问题。初学阶段可以多去尝试不同的主题,但是要想走向专业,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精力也有限,即便是国际知名摄影大师往往也只精通一两类题材,而很多什么题材都拍的人、往往什么都拍不好。
比如我作为理工男出身的直男,我就不善于拍摄人像照片,因此这些年主要的获奖都是集中在城市建筑和自然风光。如果不是及时扬长避短,而是死磕人像,可能我至今依然停留在小城市婚纱影楼的水平。
构建完整的工作流
摄影所需的知识点众多,如何避免陷入认知混乱或者频繁遗忘,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整个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
我一张照片的工作流就是:
1、前期规划软件制定外拍计划
2、现场按照先构图、后参数的顺序调整
3、先在ACR中充分调整色彩和明暗,再进入PS界面打磨细节
4、分类归纳,做成系列专题影集
明确了这个流程,无论是学了什么新的技巧,都是可以纳入此知识框架。这样就能清晰的认知和牢固的记忆。
理论不断结合实践
快速消化知识点的方法就是实操。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修图的教程,看完之后自己也照着做一遍,印象会深刻很多、也能发现细节上的问题。
初学者的一个误区就是总想着先闭门造车、在家多学,等觉得自己学够了再去出发拍照,结果等到了现场还是会手忙脚乱。
我在德国留学期间学习了建筑摄影的理论,就在整个欧洲拍摄不同风格的建筑;我在旅居澳洲的时候看了扫海帮前辈的教程,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都在东海岸追逐海景日出。这就是一个不断增加技能点的过程,“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确的学习心态
做事情的心态很重要,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五分钟热度。我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了解,总结了两种常见的心态问题。
看教程不要贪多
学生时代我就明白一个道理: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大同小异,与其题海战术,不如挑选一套优质的辅导书,静下心来把知识点都吃透。
这个心态同样适用于摄影。
很多好学的影友会看大量的教程,免费的和收费的都有,最后贪多嚼不烂。其实按照我前面推荐的教程和方法,把这一套内容掌握了,就能吊打绝大多数普通摄影师。
要持续学习
贪多心态的反面就是固步自封。尤其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小有名气,被身边人喊几声“大师”就逐渐飘飘然、缺乏了学习的压力。
其实持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摄影的技术和理念都是在不断更新。比如几年前银河后期堆栈还是纯粹靠PS的手动对齐和叠加,如今已经被Kandao Raw+这种专业软件所取代;再比如15年前后还是流行后期的手动锐化与降噪,而现在Dfine2、Topaz等智能算法的效果已经非常强大。
第二,不断学习新知识也能引起自己对旧知识更深层的理解,做到触类旁通。比如最近学习深空的后期处理,就对之前在PS处理阶段遇到的通道合成、色偏校正和锐化理念有了更多的思考,反过来会也能带动常规风光题材的技术提升。
本文总结
总结一下,本篇教程洋洋洒洒写了3500字,从自己的实际学习经历出发,给不同阶段的影友推荐了对应的学习资料,以及合适的方法与心态。
学习就是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虽然会很辛苦,但是收获新技能、拍出好作品的快乐又是巨大的回报。而能够坚持下去,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对摄影无与伦比的热爱,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推荐下我的线上课
这是我精心制作的风光摄影课程,完整介绍了前期拍摄的器材、参数、规划、构图,和后期的修图技巧,以及航拍、银河、海景、建筑等专题知识。
靠分享摄影技巧、赚一些课程费用,来完成自己环球旅拍的梦想。感谢各位的支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