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子鸡:深圳精神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个在广州的干饭人,俺最近迷恋上了一道海南菜,哦不……
说出来,你可能不太相信,它其实是一道正宗的深圳菜。
什么?作为美食荒漠的深圳,居然会有自己的地方菜??
没错,这道菜的名字叫海南椰子鸡。

01
听起来有点像冷知识,虽然椰子鸡的食材(椰子、文昌鸡、调味料)都来自海南,店内装修也无不传递出浓厚的海南风情,但它,真的不是一道海南菜。
海南人不吃这个,他们不满足于清汤寡水的深圳椰子鸡,而是将椰子肉打成泥,倒入一锅椰子水中,文火慢炖,煮出奶白椰汤,再倒入鸡肉,一般称之为椰奶鸡。
比起深圳椰子鸡,海南椰奶鸡更咸、更甜、更醇、更腻。
但说实话,相比原汁原味的海南椰奶鸡,我还是喜欢清甜的深圳椰子鸡。
写到这里,很多人以为这不就是海南椰奶鸡的改良版吗?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深圳椰子鸡的精髓在于它的“自由组合+工业化生产”。
每一个深圳人都知道,椰子鸡和广式腊味煲仔饭是绝配,如果只吃椰子鸡不点煲仔饭,就好比喝酒不点下酒菜一样,美中不足。
如果觉得不过瘾,你还可以在锅底里放玉米、牛肉、排骨,以及各种你能想到的鲜美食材。
总之,椰子鸡,几乎可以和任何鲜美的食材自由组合,不会有人说这样不正宗。
什么是正宗?深圳人似乎从来不追求正宗,更不保证正宗。
如果凡事讲正宗,深圳可能永远不会有创新,这是我理解的深圳式创新。
仅仅是“自由组合”当然还不够,椰子鸡的“深圳味”,还体现它的可复制性。
椰子鸡的做法很简单,不过是椰子+鸡肉的清汤火锅,不需要厨师,不需要刀工,流程简单,出品稳定。对于请客吃饭来说,是一道比较难翻车的菜品。
一句话,“品控”非常简单,稳定性极佳。
餐饮的行业都知道,什么样的餐厅可以做大?不需要厨师的餐厅。
所以,椰子鸡在深圳,可以说像肯德基一样随处可见,哦不,要比肯德基更普及,据新周刊和大众点评网的不完全统计,深圳市目前的椰子鸡火锅店已经超过1200家,深圳总共才2000平方公里,大约平均每1.7平方公里就有一家椰子鸡餐厅,这个密度不是一般的高。
相比而言,海口、文昌、三亚等海南城市总共不过几百家。
有人说在深圳,如果一个商场、一条美食街,看不到椰子鸡,那它肯定是虚构的。
老少咸宜的认可度、超高的普及率,让椰子鸡在深圳享有“市菜”的美誉。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不禁冒出一个词,叫做:深圳精神。
什么是深圳精神?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来料加工,我们不生产水,只做大自然的搬运工;
改良创新,山寨你,然后超越你;
海纳百川,吸收全国各地精华,然后就是一锅炖,管它炖出来的是啥,好使就行。
你看,这些特质,在椰子鸡这道菜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深圳不生产鸡,也不盛产椰子,更不盛产火锅,但深圳就是把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一锅炖了,而且还炖出一锅人人叫好的新菜:海南椰子鸡。
这不就是创新吗?
创新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不需要精心设计,把全国各地的东西“一锅炖”就好了,边做边改、边改边做,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好使就行。
02
从椰子鸡的发明过程,也能感觉到它的深圳特色。
据说,发明椰子鸡的人,是一位海南长大的、来深圳创业的马来西亚华侨。
早在1992年,深圳就开出第一家椰子鸡店,名叫“肥佬椰子鸡”,位于深圳罗湖区,这家店延续至今,据说现在招牌上还挂着“深圳椰子鸡创始人”的字样。
饭店老板是一位在海南长大、深圳创业的东南亚华侨,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吸引香港客人,从海南老家运来一些当地特色食材,其中就有椰子和文昌鸡,整合开发了这家椰子鸡店。
不过,真正将椰子鸡做成广东大众口味的是另一家店“润园四季”,老板出生于广东茂名,有一次在海南考察市场,发现随处可见的椰青和海南当地名菜文昌鸡。

图源“深圳客”
结合了广东人嗜鸡如命的喜好,据说广东人一年要吃掉20多亿只鸡,再加上岭南的炎热潮湿气候,促使广东人有爱喝汤的习惯,于是想出一个有意思的配方,用椰青水炖鸡,这样既有了汤,也有了不同口味的鸡,后来逐步演变为大众熟知的椰子鸡火锅。
其实,在深圳从来都不缺网红餐饮品牌,但能够长期屹立不倒,始终保持高人气,椰子鸡绝对算一个。
其实湘菜在深圳也占有非常大份额,毕竟深圳最多的外地人是湖南人,不过湘菜品类太多,主要以湖南人口味为主,在知名度上输给了融合多地口味的椰子鸡。
深圳不产椰子,也不产鸡,用的都是海南食材,却孵化出一道广受欢迎的“海南美食”,这,真的很深圳。
椰子鸡火锅有什么独特之处,它开创了火锅界的一个新门类:水果加肉类,一个新奇的搭配。
吃椰子鸡的过程,也是蛮有仪式感的:
现开2个海南椰子,咕噜咕噜倒出椰汁进入锅内,再倒进摆好的椰青、椰肉、马蹄子、姜片,汤烧开后,将剁好的文昌鸡倒入锅内煮,火锅蘸料可以自由选择搭配,有经验的吃货,一定会配上沙姜、青桔、辣椒、酱油等等。
等到鸡肉煮熟后(约4分钟),先别急着放配菜或者吃鸡,这时候喝汤才是灵魂,香甜清澈的椰子鸡汤不可错过。
也就是说,椰子鸡火锅跟传统的火锅有非常大的不同,有创新的元素在,主料用的是水果和肉类,是可以喝汤的火锅,喜好清淡和重口味的都可以接受,拓展了火锅界的江湖。
整体而言,椰子鸡火锅是一道可甜、可咸、可辣的美食(鸡汤的甜、沙姜的香、青桔的酸、小米椒的辣、酱油的咸)

对于爱吃鸡的广东人、爱吃辣的湖南四川人,似乎都可以接受,比较契合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包容气质。
大家常说深圳是美食荒漠,主要是指没有本地美食,然而并非如此,除了椰子鸡,其实还有光明乳鸽、沙井生蚝、西丽荔枝等等。
椰子鸡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03
物之所出,不如物之所聚,深圳把这句古语发挥到了极致。
像椰子鸡这样的“深圳菜”还有几个,比如隆江猪脚饭、潮汕牛肉火锅,虽然它们的名字里都不带“深圳”二字,但都是在深圳开辟市场,所以都可视为“深圳菜”。
更经典的例子是人才,深圳被认为是大学荒漠,在校大学生仅有10万人,不到武汉、西安、成都的1/10,但深圳又远比这些城市更能聚集人才。
如今的深圳,每10个常住人口就有7个是外地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涌入深圳,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从而带来新东西。
如今的深圳,早已成为北京之后,全国最能吸引名校毕业生的城市。
下面是2019届北京大学毕业生签约就业城市TOP5:

人之所出,不如人之所聚。
这便是我理解的“深圳精神”。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的“地方性”在中国大城市中是最弱的,所以深圳菜一般都要要加上一个有“地方性”的前缀才能吸引人,比如:隆江猪脚饭、潮汕牛肉火锅、海南椰子鸡。
但我不认为这是深圳缺乏文化自信,恰恰相反,深圳的文化自信,更应该体现在它的开放性、融合性、开拓性。
椰子鸡就是融合创新的典型产物,是深圳精神的生动写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