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去岁十一长假,自驾黄山。因路途遥远,故需找一经停点休息调整,这一经停点须在到目的地的规划线路上,不使额外绕路,又最好是个有趣的去处,不使旅途乏味,这也便是自驾的优势了。几经考量,选定滁州,奔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而去。不想此次旅行的重头戏黄山由于雾多人多,山上又飘着小雨,甚是乏味糟糕,反而是歇脚的这一站印象颇佳,令人回味。

滁州月

清晨,踏着熹微的晨光出发,到达滁州已过午,入住琅琊山脚下的酒店。酒店临湖而居,但见翠竹依依,周山环绕,湖水深碧,岸边立石上镌刻“映月湖”三个字。晚餐后返回酒店,正值皓月当空悬于碧湖山峦之上,可不正应着此情此景。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庚子年中秋的滁州月。

清风徐来,天上彩云追月,湖中碧波映月,好不惬意!抒怀唱咏,一千多年前张若虚对月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同一轮明月,我也不禁感慨哪里的月亮不团圆呢?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蔚然而深秀

次日,又是一个踏着晨曦而行的清晨,空气甘甜,欣欣然走入蔚然而深秀之中。山中翠竹掩映,层峦叠嶂,初升的红日透过缥缈的竹影映照在湖水上。湖中早有来晨泳的老人,他们游满一个来回就把水泼在湖边的石槛上,以此来标记游过的长度。其中两位老人已是满头银发,身形却依然矫健。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磨得发亮,缓坡而上,看见一座石砌的门楼,拱门正上书“蔚然深秀”四个字。其时朝阳的金光正穿门洞而过,铺在古朴的石墙上。晨练的大妈一边健步行一边大喝,那声音在门洞中形成回声,仿佛可以穿越千年。时光流转,生生不息,游泳的大叔和健步行的大妈都充溢着元气满满的生命力,像这火热的生活,燃烧的岁月。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路边零星散落着一些印刻着莲花纹饰的底座和“释迦舍利宝塔”字样的断碑,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不是后人拙劣的修旧如旧,我抚摸着那些莲花纹饰,感受穿越光阴的触感。比起某些人造景区里颜色艳丽的雕梁画栋,这几座古朴的莲花石碑就这样随意散落在红尘里,不经修饰,就像时光的行者。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沿着石板路悠悠前行,路两侧笔直的树木直插云霄,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草木香。小朋友一路上低头找寻着路边掉落的橡树果,而且饶有兴致地用看图识物查阅橡树果的功效,他告诉我这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品。一边走,一边将捡的宝贝收集起来,小朋友旅行的快乐就是这样。

《醉翁亭记》

沿着缓坡下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醉翁亭。门前两眼泉,侧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泉水已不再丰沛,自然也看不到泉水汩汩流出的景象,唯有“让泉”二字提醒着时光的斑驳,让那些从小铭刻记忆的句子变得活泛起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路上,我反复吟诵着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果然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身在其中这些句子读来唇齿留香。语言简练,言辞优美,浅显易懂,难怪可以流传至今。

一篇《醉翁亭记》让醉翁和亭流传千年,代代相传,而如此脍炙人口的篇章不得不提一下欧阳修和他倡导的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北宋庆历年间,生僻艰涩的“太学体”大为流行,科举考生专在新奇华丽的文辞上下功夫而于针砭时弊无益。欧阳修借担任贡举主考官之机,淘汰“太学体”,推选平实简洁,流畅自然的文风。在他任主考官的嘉佑二年贡举选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一众精英,这些群星照亮了北宋半个世纪的星空,也照亮了此后千年的文坛。所以,也难怪《醉翁亭记》如此流畅自然,能收录于中学课本了。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贬谪与名篇

但酣畅通俗的文风只是《醉翁亭记》的外表,它的深意在于醉翁之意。作者文中说得明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看起来这又是一位醉心山水的隐逸派,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解读的。但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在文中又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的山水之乐为何这样难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为何饮少辄醉,是酒量差吗?要了解这醉翁之意,恐怕还需追溯欧阳修来滁州的缘由。

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参知政事范仲淹领导的新政次第展开,史称“庆历新政”,欧阳修时任谏官,是范仲淹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仁宗革除弊政开创新局的年轻新秀。而在此之前,欧阳修在仁宗主持的殿试中进士及第,又被恩师胥偃“榜下择婿”定为女婿。金榜题名又洞房花烛,作为改革派的核心成员欧阳修一时春风得意。但改革是利益的交锋,范仲淹的改革遭到反对派的打击报复,而欧阳修因为《阿张嫁资案》被对手抓住把柄。简单说就是侵吞外甥女的嫁妆,这一案件在电视剧《清平乐》中被浓墨渲染过。彼时,优柔的仁宗对改革派朋党的疑心越来越重,欧阳修遂被贬滁州。

同时期因改革派与守旧派利益之争被贬的新政官员还有苏舜钦和滕子京,苏舜钦建沧浪亭写有《沧浪亭记》、而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庆历新政草草收场,但却留下了三篇传世之作,官场被贬和文学迸发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醉翁之意

至此,我们清楚欧阳修此时的际遇,不是主动退隐山水之乐,而是党政失利的失意,从中央权力核心层到地方县官,从京城的花花世界到偏僻的滁州琅琊山。太守是见过大世面,经过大风浪的人物,太守的内心世界岂是身旁这些随太守从而游的人能懂的呢?如此便是醉翁之意了。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醉翁亭在哪里在哪个市)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