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理财一年赚12万(银行100万理财一年赚13万)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美娟

“目前,公司年纪最小的用户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月只能存500元做理财,辅导费都比这高不少,但他的需求是提前理性科学地接触理财。”7分钟理财创始人兼CEO罗元裳认为,当下国人理财意识觉醒度已经非常高。

00万理财一年赚12万(银行100万理财一年赚13万)"

在业界,罗元裳是知名人物,27岁就成为渣打银行白金行长。业界评价罗元裳,会用“良心”二字。“她的用户群已经很大了,但是她从未考虑过通过所谓‘用户规模’获利。”一位金融界人士称。事实上,“良心”正是促使罗元裳创业的动因。

在国人眼中,银行的工作一度被奉为“金饭碗”,然而她毅然选择在2015年离开。这一年,她卖掉了一套房子,创立7分钟理财,通过实操辅导(基于投教知识算法+10年以上金融经验的真人辅导师,在理财实操过程中辅导理财行为)的方式,提供独立的第三方理财辅导服务。

对于罗元裳而言,投身理财辅导,就是想普及相关知识,让人们更理性面对理财和投资。在罗元裳看来,理财辅导的真谛是“反人性”的教育:“想要学会理财,必然要先克服恐惧,还有忍住贪婪。”

(以下是文字实录)

创业的初衷是“教育用户”

时代周报:当初创立7分钟理财的契机是什么?

罗元裳:这得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说起。我是2005年到银行参加工作的,当时觉得还挺好。但2008年,我发现有的海外金融产品能亏90%,更极端的亏98%,这刺痛了我,觉得如果用户因为不懂风险,买了这些产品的话,太惨了。

另外,因为我在银行工作,按理说金融系统和服务体系是完善的,但实际上,由于非金融专业的用户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会有偏差,用户可能觉得一些银行反复做的风险提示,只是走个形式,而只要写出来的收益,就是一定可以拿到的。

在理财领域,除了金融机构,应该还有一种角色,去教会大家真正的理财是什么,不再让那么多人,因为盲目而遭受严重亏损。而当时处在事件中的时候,我也很容易在金融机构和用户之间产生挣扎,我的角色和我的内心特别矛盾。这种挣扎是非理性的,按照我前领导跟我说的:做金融的人一定要足够理性,不把自己的感情掺杂其中,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金融人。

时代周报:那你对于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现在是否有改变?

罗元裳:我现在觉得他们是共荣的,没有一定的对与不对。并且,很多错误不是由银行造成的,而是由用户自身对理财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例如,二级市场炒股最疯狂的年代,扫地大妈都是股民,事实上他们是看不懂基本面的,这个事情从理论上来讲就是不对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80%的老百姓都是亏钱的。但是想赚钱确实又是正常的人性。

之所以有这个思想认知的转变,是我以前特别喜欢研究各种金融方法论,后来我开始喜欢研究用户了,而研究用户的心理和认知时,我认识到,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去评判机构和个人的对错,究其根源还是自己的认知产生的问题,而金融机构也缺乏对用户更深层次的教育。

时代周报:所以,教育用户算是你创业的初衷?

罗元裳:对。金融机构往往做的是顺人性的生意,用户想进来,金融机构哪有不欢迎的。但是顺人性,就会存在潜在伤害。就像吃东西,如果让顾客放开了吃,顾客肯定很开心,餐厅也开心,但是对顾客的身体不一定好。

我现在就是帮助用户反人性,控制欲望。我从金融机构出来创业,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用户贪婪想多买入的时候,我会跟他说要控制仓位;而当用户想卖掉基金的时候,我会跟他说你别卖,要忍住,还能低位加仓,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用户建立反人性的心理。

时代周报:是否担心过创业失败?

罗元裳:没有。我想的就是,大不了就失败,试一试。毕竟那时候我已经在金融行业从业10年了。另外,如果不做这件事,也许就没有机会了,未来我会后悔难受。我创业的时候大约32岁,再等几年我就老了,没有创业的激情了。

当时我也给自己定了止损范围,如果一套房的钱不行就要收手。不过,我并不是为创业卖了一套房,而是因为我刚好卖了一套房,觉得可以先把创业提上日程。

时代周报:金融行业的创业门槛高吗?

罗元裳:分情况,如果是在金融行业独立做一个事情,我认为是容易的,因为有金融需求的人很多,比如做自媒体或者分享者,我认为都是容易的,你只要切一小部分用户、做好一些小事就可以了。但创业和做一个事情不一样,创业是要做一个好的公司。所以,在金融行业中,如果想要做一个几百人的公司,我认为是难的。

时代周报:现在的金融行业情况怎么样?

罗元裳:我觉得这几年银行不再是完全安稳的工作了。因为我现在招人更容易了,创业初期,也就是2015年的时候,还是不太好招的。我还记得,创业起步阶段,我想找合伙人,但是没人愿意出来冒险,因为捧的都是金饭碗,挣的也都是高薪。

不过,金融行业现在还是比别的行业挣得多,某些岗位甚至比大厂挣得还多,比如基金经理,有些年收入可以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当然,我指的是公募基金经理。另外,一些部门总监级别的人,年薪也能达到一两百万。

理财辅导相当于驾校

时代周报:针对服务的客户群体,当时是怎么规划的?

罗元裳:我想服务那部分不被银行重视的用户,平均资产50万到600万左右的。但是,近几年,我发现我们的用户越来越年轻化,许多平均资产10万到20万的人也特别重视理财这件事,也愿意一年花4000多块钱让我们辅导。

时代周报:理财辅导对用户的价值是怎样的?

罗元裳:价值太大了,起码肯定能把这4000多块钱挣出来。从前大部分用户会觉得自己起码要有50万以上的资产,找人辅导才有意义,但现在不是了,现在大家更注重理财意识的培养。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年纪最小的用户是大学生,一个月只能存500元做理财,我们跟他说这样本金太少,想把服务费转化需要很长时间,但他说自己的目的,是想提前理性科学地接触理财,而且他的家长也支持。

另外,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知识的应用,因为能应用的知识才有价值。我们还有一个系统监测工具,实时提醒用户的理财行为,如果用户有20%的收益没有卖出,但是仓位又很高,系统就会不断提醒用户,避免用户因为忙碌,错过买入和卖出的机会。

时代周报:为什么要做一个系统检测工具,投入占比有多大?

罗元裳:这个系统属于服务系统,从一开始创业就在做了。我认为,理财不能完全靠人辅导,完全靠人是做不好、做不大的。通过实践出来的数据,我们也确实发现,在年收益在15%以下的部分,是可以靠投教知识工具和系统算法来解决的。而15%以上部分的理财收益,就要靠人工辅导用户,辅助用户做出更优决策了。

时代周报:对用户而言,你们和基金公司做的事有什么不同?

罗元裳:基金公司是生产产品的,而我们是教大家如何使用产品,分工不同。举个例子,我把基金经理看作是工程师,基金公司是造车的公司,卖金融产品的就是汽车销售,而现在做理财辅导的我则是驾校,在教大家开汽车。也有用户称我们是导航,因为我们会告诉他们哪条路好走,哪条路更合适他们等。

时代周报:辅导用户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问题?

罗元裳:做反人性的金融教育,特别容易被用户误解。有一小部分人群因为无法承受一时间涨跌的刺激,就需要找我们发泄情绪,这就是人性——所有的人都是需要把责任外推的。比如,理财有浮亏了,会认为是辅导出错,但谁都不可能做到所谓的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理财的本质也不是这样。

但真诚对待这些客户,陪伴他们走过痛苦期,把他们所有的负面信息都吸收过来,给他们安慰及辅导,最后他们挣钱了,会特别感谢我们。

时代周报:这已经是心理学范畴了?

罗元裳:是的。之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十几年,天天接触理财行为、教用户理财方法,但这些理财方法却没有在用户理财行为过程中打透,我想找到这中间的屏障。比如,我告诉一个用户定投特别好,能让他长期有15%的收益,但他不愿意听我的建议。我希望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用户的心理阻碍了他相信科学理财方法。

不过,我还没有找到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这个事情比较耗时,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再招人组建一个心理学团队。

金融行业中,女性也可以很理性

时代周报:在金融行业里,理性比感性更重要吗?

罗元裳:金融本身是很理性的行业,我天天做的也是很理性的事情,不过长期这样下去人会变得冷漠,我认为这不好,这样是没法理解用户的,因为我真正要做的不是投资,而是服务。从服务上来讲,我必须保持我自己那份感性,这样我才能知道用户想要什么,真正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们公司的服务是既有感性的陪伴,又有理性的辅导。

时代周报:这种理性和感性的交融会不会很分裂?

罗元裳:不会,经过这10多年的历练,我已经能做到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的确,在金融行业,绝对理性很重要,但这不影响我们在表达方式上面变得感性。举个例子,金融不是一个初创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每年的增长点需要分析得特别清楚。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清晰,这很重要,但表现方式的理性或感性,并不影响决策。

时代周报:金融行业还是更需要理性思维,这对女性从业者是否挑战更大?

罗元裳:我一点都不觉得,现在的女性很强,以我们公司为例,女高管占80%,她们的思维逻辑都很强。不但如此,正因为她们是女性,在跟用户沟通时更能理解用户、与用户产生共鸣。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男性与女性在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上,没有太多差异了,因为大家接受的教育和训练都差不多,而且理性的逻辑能力可以被后天训练出来。

时代周报:女性特质在商业领域里如何体现?是否有明显的优劣势?

罗元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男性更愿意宏观角度从上至下进行管理,女性则更愿意从下至上进行管理。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今年要做的少儿财商,这不是通过战略思维定下来的,而是通过用户需求定下来的,那这就是自下而上,是因为用户不断提出需求,我才做这个事情,但是男性管理者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已经有了成人布局,可以去进行少儿布局了。

这两种思维模式并没有对错之分,各有各的优缺点,因为我也经常觉得自己作为女性管理者,过于细致。虽然细致有好处,但也会因为“精雕细琢”,而牺牲做别的事情的时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3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