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防城区税务局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前,聚焦税收中心紧密围绕助推乡村振兴、巩固民族团结等重点工作,以“党建+N工作室”模式引领带动广大税务党员干部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党的惠民政策、税收优惠举措送至田间地头,以全面推进防止返贫、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让家家有美丽庭院,户户有增收产业,实现民族团结互促、边海蓬勃发展。
税村合力共建——“绘”壮美乡村画卷
“党建+联合”,积极探索“税务蓝+村级党群红”党建共建新模式,以党委成员作开拓者数次带队入村,发展村两委干部为“宣传辅导员”,联合村级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在春耕夏耘之际,防城港市防城区税务局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税收宣传小分队,前往防城区茅岭镇岽军村,制定减税降费专属方案,讲解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社保费缴纳方式等内容,围绕农户最为关心的免税问题开展专项辅导,为村民自己的产业发展做好税收政策支持保障。如今,100亩河海交界盐碱地正蝶变成收获满满的良田。绿波春浪,风吹稻香,稻穗压弯腰,农民心头笑,村里种植的一片海红米稻田托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党员全力带动——助人民群众创收
防城港市防城区税务局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下派4名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先后完成全村数轮遍访,深入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想、解决群众所急所难,拉近驻村工作队同群众的联系,提高驻村工作队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同时,以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定制式蹲苗育才,把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服务意识强的税务党员培养成政策宣传员、致富多面手,加强跟踪帮扶,协助挂钩村委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有关工作要求做好入户手册的登记工作,及时向脱贫户传达有关乡村振兴工作精神,交流脱贫致富信息,帮助挂钩村帮扶户更好更快走上乡村振兴道路。
走进防城港市防城区边陲那良古镇大村村,一片片芋蒙长势喜人、生机勃勃。“党建+帮扶”,根据芋蒙产业特点,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青、水绿、沃土、富硒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壮大发展那良芋蒙产业,让农户有活干、有钱赚。密切关注其生产经营情况,联合金融机构输血小产业促发展。梳理汇总与企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税惠政策,确保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红利及时到位。2021年,合作社带动村里200多户农户开展种植,芋蒙系列成品产量约400吨,销售额年增长超30%,实现年收入显著提升。
税蓝借力护航——“筑”民族同心未来
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村民守着“小肉桂”闯出“致富路”,村里赢得了“国字招牌”,成功获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防城港市防城区税务局科学把握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打造“税务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模式,积极引导肉桂产业发展,鼓励民族工艺企业采用“公司+工厂+农户”的模式,延长肉桂产业链,帮扶肉桂系列工艺品驶入“快车道”,对少数民族同胞进行就近就业引导,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党建+服务”,不断伸出“税务援助之手”,为少数民族产业提供税费申报缴纳辅导、发票申领开具等“量体裁衣”个性化服务。此外,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群体的特殊需求,利用“税务+民族方言”辅导模式,确保少数民族纳税人懂政策、会操作。以“双语”课堂、城乡“两险”等税费政策宣传,将税收利好第一时间向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延伸,助力民族团结花开税苑。开设社保缴费“流动服务站”,深入瑶乡为边区民族同胞解决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涉税费问题,倾情画好民族团结与税收事业发展的“同心圆”。
下一步,防城港市防城区税务局将持续用好“党建+N工作室”模式,抓好特色产业,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团结力量,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路上阔步前行。(黄坤 程雯琪)
来源: 光明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3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