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覃明 通讯员 周方奎)咸丰县高乐山头庄坝村2组烟农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扛着锄头,沿着新修建的生产路,走进生机勃勃的烟田管,心情愉悦地续写着以烟叶为主,多业融合增收,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故事。
年过五旬的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是对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庄稼人。杨通军从小跟随父母亲种烟,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到了一手科学种烟好手艺,成为了名声响当当的种烟好把式。近年来,夫妇俩把烟叶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发展,不仅修建了洋房、购置了小轿车,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还多次被县、镇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表彰为“种烟能手”。
“这些年,我俩租赁乡亲们的好田好土轮作种烟,每年只有10来万的收入,应付孩子读书、日常开支后剩不了几万块钱。”舒明英与杨通军商量着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出路。
“杨哥,你活路做完了闲不住,不妨用以前学到的手艺去给人家帮忙?”正在他俩想方设法增加经济收入的时候,负责该村烟叶生产的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高乐山烟叶收购站烟叶技术员熊显刚走进了家门,做起起了杨通军忙里借闲利用曾经学到的技术务工增收的工作,把烟草部门让烟农走以烟为主、多元融合增收,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职业烟农队伍,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愿景变成现实。
“嗯,这办法好,你不是会装模、拉钢筋和倒地坪吗?空闲的时候,就去给人家做吧。”夫妇俩经过商量,拿定了稳定种烟面积,务工、养殖多业增收的主意。
说到做到的杨通军在紧赶慢赶忙完移栽、管理和采烤等各个季节农活后,就驾驶着装载着钢筋调制机的农用车,进农家、去工地调制钢筋、装模板、倒地坪、修筑道路……
杨通军、舒明英经过仔细盘算,算出了喜悦,算出了自信,种植30亩烟叶,卖烟收入10余万,杨通军务工增收3万多,舒明英养猪收入近2万,其他收入1万多。每年16万多元的经济收入让他家的日子过得更加殷实。尝到甜头的夫妇前年春天投入资金购进七叶一枝花种子,培育苗圃,计划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去年冬天,他俩又以干待助的方式投入资金16000多元,请来挖掘机将两条约1.5公里长的生产路修进了烟田。
在希望的季节,杨通军、舒明英夫妇协作分工,躬身烟田、往返工地、饲养生猪……信心十足地迈开了以烟为主,多业融合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2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