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远上白云间》第十九章 智斗黑獾

《黑河远上白云间》第十九章 智斗黑獾

白露凝霜,秋风送寒,黑龙山的深秋,如同打翻了染缸,五颜六色的颜料从天空倾倒下来,浓墨重彩浸透了山川大地,数十里榆树长廊,满沟尽穿黄金甲,山坡沟壑的枫叶红了,橡树黄了,白桦林一片橙红,山杏叶被染成了酱紫色,峰峦间的藤蔓像火红的火焰一样蔓延在山坡上,高山油松墨绿色的针叶泛着乌光,灌木丛随着气温变化一天天变幻着色彩,层林尽染,满目喧嚣。

石头约了黑娃和腊月、谷雨去后坡摘山杏,因为秋季林深草长,为了防止遇到山上的野兽,几个人腰间都带了师父给的匕首,黑娃还带了一柄刨斧,几个人从西侧登上后坡玄武山,沿着山坡向东进发。

后坡上到处都布满了山杏树,春天满山杏花,争奇斗艳,落花后嫩绿的小扁杏是孩子们最钟爱的野果,到了秋天,成熟的山杏从翠绿转成了暗红色,有的杏果裂开了一个小口,深棕色的杏核露出来,饱满又圆润。

苦杏仁是山里人传统的美食,每年秋季杏仁成熟的季节,村里妇女都上山采摘山杏,山杏采摘回去发酵后去掉果肉,用锤子砸开果核,取出杏仁,放在坛子里腌制,去掉薄薄的一层表皮,就制成了雪白晶莹的腌杏瓣,逢年过节和接待客人的时候,装在盘子里端上桌就是一道讲究的凉菜,很有面子。腌杏瓣味道微苦,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所以,到了这个季节人们都要上山采集山杏。

后坡的山杏树枝干粗大,累累果实压弯了树枝,黑娃骑在树杈上,一边采摘山杏一边在树枝上荡秋千,腊月和谷雨也不示弱,攀在山杏树上,双手如同鸡箝碎米,不停地把山杏扔进筐子里。

山坡上,村里几个妇女也在采摘山杏,张胜利的妈妈扯着粗大的嗓门,一边采摘一边和蒋万山老婆张翠花唠着家常,说着村里的家长里短。

“哎,你听说了没有,昨天晚上有人看见小娥子和大毛驴又钻玉米地了,周有富他娘早晨在戏台底下骂大街呢。”胜利妈故作神秘地说。

“她也就敢在街上骂,小娥子在家可刁呢,听说前几天还跟婆婆打了一架,周有富他娘脸都被挠破了。”赵光辅老婆撇着嘴在一边帮腔。

“哎哎,听说周有富那玩意儿不好使,小娥子才去找大毛驴,听说钱占广那玩意可厉害了。”梁俊媳妇在一边搭话。

“你咋知道钱占广那玩意厉害,你是不是试过呀,哈哈。”胜利妈大咧咧的喊。

“去你的吧,你才试过呢。”梁俊媳妇反唇相讥。

“哎哎,听说妇联主任魏美娟跟村长赵占库也有一腿呢。”李兵媳妇撇着嘴说。

“你说说,看她开会的时候人模狗样的,讲东讲西,背地里也是结咕不住。”张翠花一边说一边把一棵山杏恶狠狠地扔进筐子里。

“看他平时那样就浪的不行,走路那腰扭的,屁股快踅到她姥姥家了。”梁俊媳妇在一旁添油加醋。

“哎哎,我看她跟大队书记许向龙眉来眼去的,说不定也有一腿呢,嘻嘻嘻。”赵光辅媳妇又搭腔。

“哈哈哈,真没准,李怀林这个王八当的,算是到家了,哈哈。”胜利妈大着嗓门又嚷。

村里的妇女们没什么文化,聚在一起最喜欢议论村里的家长里短,风流韵事,孩子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听着听着也就习以为常了。

石头忽然招呼黑娃:“黑娃,你快过来,看看这里。”黑娃双手抓着树枝一荡,一个鹞子翻身落到地上,摔了一个屁股墩,谷雨哈哈笑着扶起黑娃,一个劲埋怨黑娃不小心。

山坡上一块突兀的岩石下边,新新的沙土被翻出,堆成一个小土堆,土堆后面赫然出现一个水桶粗细的洞口,黑娃和石头趴在洞口,向土洞里张望,粗重的喘息声从洞底传到地面。“是獾子窝,快,拿刨斧。”黑娃招呼。

“来了,来了,给你。”谷雨早就跳拎着刨斧,站在黑娃身后,听黑娃招呼,单手把刨斧递给黑娃。

这个刨斧是黑龙山二铁匠为砍山人打造的独门工具,二尺长的粗榆木斧把,精铁打造的斧头,斧头双尖,一边是斧刃一边是镐头。黑娃抡起刨斧,用镐头使劲刨地上的沙土,不断向里扩大洞口。

獾子是黑龙山常见的野生动物,獾子体型巨大,长着坚硬的猪嘴和尖利的利爪,擅长打洞,以山上的山梨、山杏、橡果、榛子、土豆、玉米和庄稼地里的各类粮食为食,入冬前疯狂进食储存足够脂肪,到了冬天就藏进洞里,从洞内翻沙土把洞口堵实,卷缩着身子把尖嘴缩在肚脐下边进入冬眠。到了春天消耗了一身脂肪的獾子,瘦骨嶙峋的从洞里爬出来,再开始新的一年育肥、繁殖、攒膘、冬眠的循环。

深秋季节,獾子经过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的进食,膘肥体壮,正是掏獾子的最佳时机。黑娃用刨斧挖进去有一米多深,就看见一只獾子屁股冲外头冲里,尖嘴不停拱动坚硬的山体,四肢向外刨着沙土,试图用这些沙土封堵洞口,眼瞅着洞底遇到了坚硬的岩石,无法继续深入了。

黑娃想用刨斧劈獾子,由于洞内空间狭小,斧子的短把总是够不着獾子身体,此时,獾子也调转头,呲牙咧嘴地对着黑娃发出呜呜的吼叫。

“不行,斧把不够长,我去砍根棍子,捅它。”黑娃说着,退出洞口,用刨斧砍了一根手腕粗两米多长的桦木棍,把棍头削成尖矛,再次手脚并用的爬进洞口,用木头尖矛去捅獾子。獾子发出愤怒的吼声,张开大口,尖利的獠牙,一口咬住木矛尖,咔嚓!咔嚓!几口下去,两米多长的木矛被獾子咬的只剩下不到二尺的残缺木棍。

“这可怎么办,斧子够不着,木棍不顶用。”黑娃退出来,沮丧地没了招数。

“黑娃,别着急,咱们再想想办法。”谷雨攥着小拳头,没打算放弃。

“是啊,黑娃,我听说李怀林大爷最会掏獾子,他是怎么掏的?”腊月问。

“李怀林大爷掏獾子用的是挠钩,挠钩拴着绳索,拿木棍把挠钩伸进洞里,獾子一口咬下去,挠钩扎进獾子嘴里,拽着绳索,就把它拖出来了,有点像咱们钓鱼那样。”黑娃比划着说。

“有了,咱们做一个挠钩。”石头一拍脑门,有了主意。

“怎么做,咱们拿啥做呀?”谷雨好奇地问。

“黑娃守着洞口,腊月谷雨你俩去剥山榆树皮,把刨斧给我。”石头吩咐。

不一会儿,石头砍了一根两米多长手腕粗的榆木棍,腊月和谷雨剥了几条山榆树皮,石头抽出自己的匕首,又要过腊月的匕首,在棍头十字交叉把两柄匕首尖刃朝外用榆树皮捆绑牢固,一支简易狼牙刺就算做好了。

黑娃心神领会,接过石头递过来的狼牙刺,整个身子都钻进洞里,伸出狼牙刺去逗弄洞里的獾子。被激怒的獾子,发出凶狠的嚎叫,张开大口向棍头一口咬下,呜嗷!黑娃转动棍身,两柄匕首分别深深地刺进獾子的上下颌,獾子拼命挣扎,用力撕咬,越撕咬匕首刺的越深。

黑娃冲着外边喊:“拽!”谷雨抓住木棍就往外拽。

“别拽棍子,拽我!”黑娃又大声喊。

腊月笑的弯了腰,和石头抓着黑娃的双脚,把黑娃从獾子洞拽了出来,黑娃一边拍打身上的泥土,一边冲着谷雨喊:“你咋那么笨呢,我堵着洞口,你拽棍子干啥。”

“你又没说清,你才笨呢。”谷雨对黑娃总是这样,不管有理没理,从来都是黑娃的错。

几个人抓住木棍用力向外拽,獾子在洞里拼命挣扎,不一会儿獾子挣扎的力量越来越小,被孩子们拖出了洞口。

黑龙山的獾子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猪獾,体型粗实肥大,四肢短小,眼小鼻尖,颈部粗短,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鼻垫,类似猪鼻,前肢比后肢长,趾端生有强壮的长爪,俗称“猪獾子”。另一种是狗獾,头扁鼻尖,耳短颈粗,四肢短小,善于掘土打洞,背毛硬而密,黑色的毛发白色毛尖,狗獾体型比猪獾略小,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有三条白色纵毛,两条延申至两侧脸颊,中间一条从头顶一只延申到鼻尖。

这只獾子足足有一米多长,浑身长满棕黑色的鬃毛,尖尖的长嘴,明显的长着一只猪鼻,满嘴都是血,鲜血和着唾液黏黏糊糊的顺着嘴角往外淌,身体不停地扭动抽搐,黑娃抽出腰间的匕首,一下子刺进獾子脖颈动脉,鲜血喷射出去一米多远。

“我鞑说过,野兽临死前要放尽血,要不肉就不好吃了。”黑娃一边动手一边跟伙伴们解释。

这只獾子足足有七八十斤,孩子们收好匕首,用山榆树皮绑好獾子四肢,黑娃和石头用木棍抬着獾子,腊月和谷雨拿着筐子,兴高采烈地下山回村。

朱进忠把几家人聚在一起,腊月去学校把秦老师和许灵儿也喊过来。朱进忠用小刀剥了獾子皮,去掉内脏,肉和骨头切成大块放进大锅里炖着,獾子腔油是治疗烧烫伤的秘方良药,不能浪费,放在罐子里以备不时之需,獾子身上其他的脂肪,用刀切碎,在大铁锅里炼成油脂。

朱妈妈用面瓢从缸里舀出一盆黄米面,用温水把面拌成餽哷状,在大锅里加了几瓢水,把荆篦放进锅里铺上蒸布,再把黄米面餽哷均匀地洒在蒸布上,灶膛里燃起熊熊的柴火,慢慢地蒸着黄米面。谷雨妈忙着用西屋的大锅,煮红芸豆,芸豆煮熟了,连同煮豆的红豆汤一起盛进大黑瓷盆,用木杵捣成糊状。这时候,锅里的黄米面也蒸熟了,蜡月妈挽起袖子,把蒸熟的黄米面铲到面板上,用手沾着凉水使劲揣,直到把糕面揣成几大块光滑细嫩的面团,再用手把面团揪成小块。

石头妈张罗着拿过来几个高粱杆札的圆排排,几个女人坐在堂屋里,把小块的黄米面团逐个包上豆馅糊,足足包了几百个糕蛋。

把獾子油炼的油脂烧热,把包好的黄米糕放进锅里,用獾子油炸成金黄,再炒两盘黄花蕨菜,熬一锅南瓜土豆和豆角,刘汉廷从家里拿过来一瓶烧酒,一大盆炖獾子肉端上桌,临近中秋节了,几家人就在朱进忠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大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saren.com/10807.html